课件:头 部 - basicshsmueducn.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头 部 - basicshsmueducn.ppt

四、肺和胸膜的体表投影 胸膜: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脏胸膜覆盖在肺的表面,壁胸膜则覆盖在胸廓内表面、膈上面及纵隔面。两层胸膜之间为胸膜腔。肋胸膜与膈胸膜在肺下界以下的转折处称为肋膈窦。其位置最低,胸水易积于此地。 受肝脏的影响,右侧膈的位置较高,所以右侧胸膜下界常略高于左侧。 肺叶之间由胸膜分开,称为叶间隙。左右肺都有斜裂,右肺还有水平裂,左肺没有。故右肺是三叶,左肺是两叶。 第二节 胸壁和胸廓 一、胸 壁(chest wall) 1.静脉:正常多不显露。如显露则需检查显露静脉的血流方向。 (1)胸侧壁静脉扩张;(2)胸前壁静脉扩张; (3)胸骨柄前小静脉扩张。 2.皮下气肿:视诊可见局部胸壁肿胀,触诊有捻发感和握雪感。 (1)胸部外伤 ;(2)肋骨骨折;(3)肺部疾病的并发症;(4)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胸腔穿刺术的并发症;(5)人工气胸疗法或人工气胸检查术的并发症;(6)偶见于局部产气杆菌感染。 3.胸壁压痛:胸壁压痛;胸骨压痛。 4.肋间隙:肋间隙有无狭窄或饱满。吸气时肋间隙回缩提示呼吸道阻塞使气体不能正常进入肺内。“三凹征”:胸骨上窝和锁骨上窝同时凹陷。 二、 胸 廓 胸廓检查时病人取坐位或立位,暴露全部胸廓,平静呼吸。检查者从前、后、左、右进行视诊,必要时配合触诊。 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椭圆型,前后径较左右径为短,约1:1.5。小儿与老人胸廓的前后径掠小于左右径或几乎相等,呈圆形。 常见胸廓外形的改变 1.扁平胸:前后径不到左右径的一半。 2.桶状胸:前后径增加,等于或超过左右径。见于肺气肿或哮喘发作期。 3.佝偻病胸:佝偻病串珠、肋膈沟、鸡胸。 4.漏斗胸:多见于先天性。 5.胸廓一侧变形:一侧膨隆:大量胸腔积液、气胸、一侧代偿性肺气肿、肿瘤等。一侧平坦或下陷:肺不张、肺纤维化、广泛性胸膜增厚和胸膜粘连。 6.胸廓局部隆起: (1)胸廓皮肤肿块结节:神经纤维瘤、脂肪瘤、带状疱疹 (2)肋软骨隆起: (3)肋骨肿块:肋骨骨折等。 (4)胸骨柄或胸骨上凹隆起:主动脉瘤。 (5)心前区隆起: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肥大、心包积液等。 7.脊柱畸形:前凸、后凸或侧凸,导致两侧胸廓不对称。 二、颈部姿势与运动 颈部强直为脑膜刺激征的特点,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三、颈部皮肤与包块 1.颈部皮肤 2.颈部包块:淋巴结、甲状腺等 四、颈部血管 颈静脉:平卧是充盈,坐位和半坐位时是塌陷的。颈静脉充盈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以及胸、腹腔压力增加的情况。颈静脉搏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颈动脉:搏动病理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严重贫血。 五、甲状腺 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和两侧,正常约15~25g表面光滑,柔软不易触及。 1.视诊: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和对称性。并嘱被检查者做吞咽动作。 2.触诊(1)甲状腺峡部(2)甲状腺侧叶 2.触诊 (1)甲状腺峡部: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第二至四气管环前面。 (2)甲状腺侧叶: 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不能看见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3.听诊:当触及甲状腺肿大时,用钟型听诊器直接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听有无连续性血管杂音,对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很有帮助。 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常见疾病如下: 1.甲状腺功能亢进 2.单纯性甲状腺肿 3.甲状癌 4.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 5.甲状旁腺腺瘤 六、气 管 位于颈前正中部。医师将示指于环指分别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关节上,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然后观察中指是否居中。 第一章 胸 部(chest) 胸廓和膈共同围成的胸腔;内容纳左右胸膜腔和肺,中间部由纵隔占据,包括心包、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胸导管、胸腺以及神经、淋巴管和淋巴结等。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一、骨骼标志 胸骨角(Louis角):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相连接,胸骨角还标志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4胸椎下缘水平。 腹上角(胸骨下角):正常为70℃~110℃。其后为肝脏左叶、胃及胰腺所在区域。 肩胛骨:其下部尖端称为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坐位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平第7肋间隙,或相当于8胸椎的水平。 脊柱棘突:后正中线的标志。位于颈根部的第7颈椎棘突最为突出,常以此作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前肋一般根据胸骨角定位第二肋软骨,依次类推。后肋可以根据第7颈椎棘突或第12肋计数。 人工划线、自然陷窝、解剖区域 二、人工划线 前正中线(胸骨中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后正中线、肩胛线。 三、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 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锁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