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泊秦淮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 泊秦淮 课件

六、主旨 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七、小结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泊秦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有关文学常识,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忧国之情。 秦淮河,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唐代,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自古以来,秦淮就是文人才子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对象。从古至今,关于秦淮的描写从未停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跟秦淮河有关的诗。 一、积累 1、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多写社会政治题材,笔力雄健,感慨深沉;近体诗多用来抒情写景,语言流利、清新。善用绝句,讽咏史事,寄托心志。与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2、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二、感知 泊秦淮 七言绝句 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歌的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写的是在晚唐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的一种忧国情绪。 三、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停泊、靠岸。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烟:烟雾。笼:笼罩。 近:靠近。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细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1、首句写了哪些景物?渲染的气氛是? 景物:轻烟、淡月、寒水、细沙 气氛:迷蒙冷寂 2、第二句点明的时间、地点各是? 时间:夜 地点: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赏析:首句运用互文见义手法,“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次句点题,由“夜”字可知时间是夜晚时分;由“泊”字可知诗人是乘船而来停泊于此;由“秦淮”“近酒家”五字可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指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江:指秦淮河。 犹:还。 翻译: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3、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看似斥责商女,实则指谁? 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豪门贵族。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第三句用了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不知”凸显出诗人的感慨之深;“犹”字蕴含丰富的情味,令人生发联想,产生忧虑之情。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感慨尽寓其中。 四、合作探究 1、一、二句中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