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概 述 高吸水性树脂的类型和制备方法 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 高吸水性树脂的基本特性及影响因素 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 (一)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对吸水性能的影响 高吸水性树脂可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几百倍到几千倍的水,是目前所有吸水剂中吸水功能最强的材料。 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看,高吸水性树脂是分子中含有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的交联型高分子。从直观上理解,当亲水性基团与水分子接触时,会相互作用形成各种水合状态。 水分子与亲水性基团中的金属离子形成配位水合,与电负性很强的氧原子形成氢键等。高分子网状结构中的疏水基团因疏水作用而易于斥向网格内侧,形成局部不溶性的微粒状结构,使进入网格的水分子由于极性作用而局部冻结,失去活动性,形成“伪冰”(False ice)结构。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的这些作用,显然都为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作了贡献。 三、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 实验证明,由于亲水性水合作用而吸附在高吸水性树脂中亲水基团周围的水分子层厚度约为5×10-10~6×10-10 m,相当于 2~3个水分子的厚度。研究认为,第一层水分子是由亲水性基团与水分子形成了配位键或氢键的水合水,第二、三层则是水分子与水合水形成的氢键结合层。再往外,亲水性基团对水分子的作用力已很微弱,水分子不再受到束缚。 按这种结构计算,每克高吸水性树脂所吸收的水合水的重量约为6~8 g,加上疏水性基团所冻结的水分子,也不过15 g左右。这个数字,与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量相比,相差1~2个数量级,而与棉花、海绵等的吸水量相当。显然,还有更重要的结构因素在影响着树脂的吸水能力。 研究发现,高吸水性树脂中的网状结构对吸水性有很大的影响。未经交联的树脂基本上没有吸水功能。而少量交联后,吸水率则会成百上千倍地增加。但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吸水率反而下降。图1(见下页)为交联剂聚乙二醇双丙烯酸盐(PAGDA)对聚丙烯酸钠系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能力的影响。 三、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续) 三、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续) 由图中可见,当交联剂用量从0.02 g增至0.4 g时,聚合物的吸水能力下降60%以上。另外,从淀粉与丙烯腈接枝共聚所得共聚物的吸水能力变化来看,随聚丙烯腈用量和平均分子量的增大,吸水量也随之增加(见图2)。这些例子都证明,适当增大网状结构,有利于吸水能力的提高。 图1 交联剂用量对吸水能力的影响 图2 AN含量对吸水能力的影响 由此可见,被高吸水性树脂吸收的水主要是被束缚在高分子的网状结构内。据测定,当网格的有效链长为10-9~10-8m时,树脂具有最大的吸水性。网格太小,水分子不易渗入,网格太大,则不具备保水性。此外,树脂中亲水性基团的存在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亲水性基团吸附水分子,并促使水分子向网状结构内部的渗透。 因为在普通水中,水分子是以氢键形式互相连结在一起的,运动受到一定限制。而在亲水性基团作用下,水分子易于摆脱氢键的作用而成为自由水分子,这就为网格的扩张和向网格内部的渗透创造了条件。 水分子进入高分子网格后,由于网格的弹性束缚,水分子的热运动受到限制,不易重新从网格中逸出,因此,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吸水后的树脂在受热至100℃时,失水仅10%左右;受热至150℃时,失水不超过50%,可见其保水性之优良(见表2)。 表2 丙烯腈接枝淀粉的热失水率 牌 号 100℃时失水率(%) 150℃时失水率(%) SAN52 9.9 44.6 SAN53 11.1 39.3 SAN61 5.4 — SAN62 10.5 47.3 SAN63 11.6 49.2 三、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续) 三、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续) 高吸水性树脂吸收水后发生溶胀,形成凝胶。在溶胀过程中,一方面,水分子力图渗入网格内使其体积膨胀,另一方面,由于交联高分子体积膨胀导致网格向三维空间扩展,使网键受到应力而产生弹性收缩,阻止水分子的进一步渗入。当这两种相反的作用相互抵消时,溶胀达到了平衡,吸水量达到最大。 (二)似晶格模型溶液理论和高弹性统计理论 从以上的讨论不难理解,如果不考虑亲水性基团电解质离子强度的影响,吸水率Q(吸水后的体积与吸水前的体积之比)与树脂的交联度和所吸水的性质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弗洛利—哈金斯(Flory—Huggins)的似晶格模型溶液理论和高弹性统计理论导出。 在溶胀过程中,体系的自由能变化由两部分所贡献,一部分是高聚物与溶剂的混合自由能ΔFm,另一部分是网格的弹性自由能ΔFel。 由弗洛利—哈金斯理论知 由高弹性统计理论则可导出 三、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续) (1) (2) (3) 上两式中,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n1和n2分别为体系中水和高分子的摩尔数;φ1和φ2则分别为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