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对第十二、十三章..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学 对第十二、十三章.

第十二章 化湿药 概念:气味芳香,可化湿运脾的药物。亦称芳香化湿药。 性能:辛温香燥;入脾胃经。 功效:化湿运脾。兼能解暑、行气、解表。 适应证: 1、湿困中焦——脘腹痞满、食少体倦、恶心呕吐、口淡不渴、便溏,舌淡苔腻,脉濡缓。 2、暑湿——暑湿困阻中焦;暑湿弥漫三焦。 3、湿温。 配伍:行气药;健脾药;温里药;清热燥湿药。 注意:气阴亏虚者慎用;不宜久煎。 藿香 来源:唇形科广藿香、藿香的地上部分。别名:广藿香——枝香;藿香——野藿香、土藿香;兜娄婆香;蕙。 炮制:生用。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解表。 本品微温化湿而不燥,气味芳香而不烈。可以解暑,又善止呕;兼能解表。《本草正义》:“…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应用:1、湿浊中阻。 2、⑴暑湿证——夏月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者最佳。 ⑵湿温初起。 3、呕吐——湿浊呕吐最佳。 用量:5—10克。 佩兰 来源:菊科佩兰(兰草)的地上部分。别名:兰草、女兰、千金草、孩儿菊、省头草。 炮制:生用。 性能: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 应用:1、湿浊中阻。 2、脾经湿热,口中甜腻不爽、吐涎沫的脾瘅。 附:《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3、暑湿外感、湿温初起。 苍术 来源:菊科茅苍术、北苍术的根茎。别名:赤术、山姜、仙术、香术。 炮制:米泔水润透晾干,生用。 性能: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 本品苦温而燥,辛香而散。既化脾胃内湿而健脾,又散肌肉、肌表之外湿;尚可发汗、明目。 应用:1、湿阻中焦。 2、风湿痹痛——肌肉酸痛之湿痹为宜。 3、风寒夹湿之表证。 其他:⑴湿热下注的痿证;⑵带下黄稠;⑶皮肤湿疹、湿疮;⑷夜盲、角膜软化、软骨病、皮肤角化等;⑸燃烧烟熏以空间消毒。 注意:阴虚内热、汗多者不宜用。 厚朴 来源:木兰科乔木厚朴、凹叶厚朴的树干、根、枝皮。根朴为佳;别名:紫油厚朴、温朴。 炮制:姜汤煮用——姜厚朴。 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行气燥湿,消积除满,止咳平喘。 本品辛苦温香,苦燥除湿,辛散可行气散满消胀;苦泄入肺可下气止咳平喘。既消有形之积,又散无形气滞。 应用:1、湿阻、食积、便秘、气滞之脘腹胀满——为腹胀要药。 按:尚可用之寒凝气滞、肝胃气滞、痰阻气滞等。 2、痰饮喘咳。 注意:气虚津亏慎用;孕妇慎用。 砂仁 来源:姜科阳春砂、海南砂、缩砂的果实。别名:缩砂蔤、壳砂、砂仁。 炮制:生用。或盐炙、姜汁炒。 性能: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本品温中行气而化湿,《本草汇言》称之为“温中和气之药”。其温中偏于温脾;安胎缘于行气。《本草经疏》称其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 应用: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按:行气每与木香同用。《本草汇言》:“与木香同用,治气病尤速”。 2、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尤宜于虚寒泄泻。 3、胎动不安——脾胃气滞者尤宜。 其他:每作为反佐之品配伍补益药同用,以减轻后者粘腻性。 用量用法:3—6克;入汤剂后下。 白豆蔻 来源: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实。别名:白蔻、壳蔻、紫豆蔻、白叩、紫叩、叩仁等。 炮制:生用。 性能:辛,温。归肺、胃、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本品辛温芳香,既可化湿,又可行气,温中偏于温胃而止呕,尚可开宣肺气。《本草求真》:“本与缩砂蔤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然此另有一种清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家散气要药。” 应用:1、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湿温初起。 2、呕吐——宜于胃寒及湿阻呕吐。 其他:①赤眼暴发;②酒积;③口臭。 用量用法:3—6克;后下。 草豆蔻 来源:姜科草豆蔻的种子。别名:草蔻、草叩等。 炮制:生用。 功用疏要:本品辛温芳香而燥性较强,功类白豆蔻而化湿力较胜、行气力较逊。临床用于寒湿中阻的胃脘冷痛、呕吐泄痢等;又可用于久疟、霍乱等。 草果 来源:姜科草果的成熟果实。别名:草果仁、红草果、智之子、大草果、老蔻。 炮制:文火炒;姜汁炒。 功用疏要:本品辛温香烈,可燥湿散寒、祛痰截疟。临床用于寒湿中阻的呕吐泄痢、心腹冷痛,又被用于寒湿偏盛或寒痰凝结的疟疾。今亦用之食积,尤其是肉积。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概念: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性能:甘、淡,入肾、膀胱经。 功效: 1、利

文档评论(0)

151****1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