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直艾滋病知识普及.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生直艾滋病知识普及

羞辱与歧视 羞辱和歧视源自艾滋病与性、疾病、死亡以及可能非法或禁忌的行为(如婚、婚外、商业、男同性性行为和吸毒)的联系 羞辱和歧视对许多艾滋病毒感染者而言,其伤害胜过艾滋病症本身 羞辱和歧视导致更高的艾滋病流行率,因为它妨碍人们获得检测、保护自己和伴侣免受感染 女性与艾滋病 女性感染者的比重正在上升 社会中的两性不平等及其他因素使妇女面临更多的感染风险 一旦感染艾滋病毒,女性往往比男性承受更多的抵制和羞辱 护理艾滋病人一般成了女性的任务,许多女童因此失学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毒 生理上,女性易感性高出男性若干倍,对生殖道发育尚不成熟的年轻女孩而言更是如此 文化社会因素限制女性的抉择。比如在坚持安全性行为方面或获得性教育的机会方面 许多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从而更加限制其抉择范围。此外,某些社会经济条件会迫使女性从事性交易。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正确的心态看待艾滋病 关爱身边的艾滋病患者 具体的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不会传播艾滋病 与感染者一起谈话,吃饭,洗浴,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咳嗽,打喷嚏,游泳,共用电话和被褥,共用办公用品和劳动工具,共用厕所,蚊虫叮咬等行为,都是安全的! 用爱关怀艾滋病患者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并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家庭和社会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危险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维护社会安定。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避免与患者、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发生性接触; 不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不接受患者、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献血; 避免应用境外生产的血液制品; 防止口、眼、鼻、粘膜与可疑感染物接触; 对艾滋病病人的标本、污染物、排泄物进行彻底的终未消毒处理。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器具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 2009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加首都防治艾滋病志愿者活动 * 2009年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地坛医院的红丝带之家,看望艾滋病感染者、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 “四免一关怀” 四免: 1、免费为艾滋病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疗 2、免费提供抗病毒检测 3、免费提供阻断母婴传播 4、减免艾滋病孤儿学费 一关怀: 为感染者和病人提供人文关怀和救助 * 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全社会预防艾滋病的主力军。青少年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意义深远,不仅是为了青少年自己的生存与健康,而且是为了全社会、全人类的发展。青少年有责任成为抵御艾滋病在二十一世纪猖獗流行的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 希望我们能做个朋友 QQ:104567719 谢谢大家~ * *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普及 ——让花季远离疾病魔影 石河子市疾控中心 为什么要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目前,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条件依然存在,甚至有所加剧。青少年学生性观念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吸毒人群增加,且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等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保障,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袭,甚至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艾滋病和年轻人 超过一半的艾滋病毒感染——每天7000人左右——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年轻人对艾滋病毒具有特别的易感性 年轻人,尤其在城市,越来越多地加入性活跃人群 扭转艾滋病蔓延的趋势,最大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艾滋病关系到每个人 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感染。艾滋病毒不会因为年龄、种族、社会地位、性别、宗教的不同,而对人区别对待。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地区,艾滋病毒/艾滋病已经扩散到了普通人群。 艾滋病简介 艾滋病的预防 青少年如何面对艾滋病 艾滋病简介 艾滋病的起源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危害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发现 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 1982年,这种新的疾病被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983年法国科学家蒙坦尼尔首次从艾滋病前期患者的淋巴腺分离出了该病病毒,并将其命名为“淋巴结相关病毒”。 1986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这种新病毒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981年12

文档评论(0)

151****1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