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至十三世纪的藏族历史与文化 九至十三世纪的藏族历史与文化 达磨灭佛后的吐蕃佛教及其发展趋势 西藏佛教史上 “黑暗期” 的说法 《新红史》 :“赞普心中魔障,以各种方法使佛教之根本逐一消灭,以至搞得连僧侣的标志也不复存在了,佛教从根本上被毁灭。” 对达磨灭佛施行程度的探讨 九至十三世纪的藏族历史与文化 在执行灭佛命令时有意消极抵制,暗中保护佛像、佛典 ; 僧人向边远地区逃逸 灭佛并不彻底 吐蕃佛教发展的两个基本特点及其局限性 其一,主要依靠赞普和王室的扶持来传播和发展; 九至十三世纪的藏族历史与文化 其二,佛教盛行的地区主要是以拉萨为中心的卫地 达磨灭佛之后佛教在藏区发展的两个新趋势: 从统治者上层开始向民间转移 由卫藏地区向康区、多麦和阿里等边远地区扩散 参见石硕:《达磨灭佛对佛教在藏区传播趋势的影响》,《中国藏学》,1996年第2期 九至十三世纪的藏族历史与文化 下路弘传和上路弘传 下路弘传 藏·饶色、约·格穷和玛·释迦牟尼 喇钦·公巴饶赛 《拔协》记载的启示: 传授佛法的活动由卫藏转移到康区; 僧人与民众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 下层民众中产生佛教徒。 鲁梅等十人前往朵康获取佛法 -公元978年 九至十三世纪的藏族历史与文化 念智称在康区的传法活动 上路弘传 峨松-贝考赞-利玛衮-日巴衮 、扎西衮 、德尊衮 -柯热 (益希沃 )-绛曲沃 大译师仁钦桑波和小译师玛雷必喜饶 阿底峡大师入藏-《菩提道灯论》 佛教已经具备了广泛的民众基础——藏传佛教最终形成时间是在公元10世纪后半期 阿底峡大师 取经图 九至十三世纪的藏族历史与文化 藏传佛教各派的形成 藏传佛教各派的区分并不像印度的大乘佛教是由于主张的教义不同而分出派别的,而是由于他们所传承、修持的密法彼此不同的缘故。 宁玛派 “宁玛 ”-“旧、古 ”之意 “三素尔” -素尔波且 、素尔琼 、濯浦巴 宁玛派僧人比较偏重于修习,讲究咒术 。 参见法尊大师:《西藏佛教的宁玛派》,《现代佛教》,1957年第10期; 土观·罗桑却吉尼玛著,刘立千译:《土观宗派源流》,民族出版社,2000年 九至十三世纪的藏族历史与文化 噶当派 渊源于阿底峡大师,创立于种敦,到博多哇时开始盛行 。 噶,译为教,教即言教,指佛教的一切显密经论;当,译为教诫、教授,意思是对僧徒行持修习指导、指示。 阿底峡大师-仲敦、枯敦、翱雷必喜饶-博多哇、京俄巴、普琼哇 教典和教授两派 列钦·贡嘎坚赞:《噶当派源流 》,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年。 仲敦巴木雕塑像 九至十三世纪的藏族历史与文化 萨迦派 因萨迦寺而得名 昆氏家族 “道果法”为主要的密法传承。 卓弥译师-衮乔杰波-萨迦五祖:衮噶宁波(萨钦 )-索南孜摩 -扎巴坚赞 -萨班衮噶坚赞 (萨迦班智达 )-八思巴 参见:阿旺·贡噶索南著:《萨迦世系史》,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年;贡嘎·罗追:《萨迦世系史续编 》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5年。 九至十三世纪的藏族历史与文化 火龙年法会(“丙辰法会”)1076年 意义: 佛教在藏区已经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统治者上层的重视和扶持; 佛教的教义和主张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 佛教势力在当时社会上形成一种新型力量的标志 。 九至十三世纪的藏族历史与文化 噶举派 或名噶尔举,噶尔举,译为“白传”;噶举,译为“口传”。 特别重视师徒口耳相传的密诀。 琼波南交 -香巴噶举 唐东杰波 玛尔巴 -米拉日巴-塔波拉杰-塔波噶举 1121年兴建岗波寺 参见:桑杰坚赞著,刘立千译:《米拉日巴传》,民族出版社,2000年;廓诺·迅鲁伯著,郭和卿译:《青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 米拉日巴合金像 九至十三世纪的藏族历史与文化 噶举派“四大八小” :噶玛噶举-黑帽、红帽 蔡巴噶举 拔戎噶举 帕竹噶举(朗氏家族)-止贡巴、达垄巴、主巴、雅桑巴、绰浦巴、修赛巴、叶巴和玛仓巴 希解派、觉域派、觉囊派等 参见:大司徒·绛求坚赞 著,赞拉·阿旺 译 :《朗氏家族史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2年 九至十三世纪的藏族历史与文化 九至十三世纪藏区的新变化: 宗教社会基础扩大,宗教势力增强; 经济形态的转变; 僧俗上层相互结合和渗透。 藏民族的形成 藏族形成的时间 不少学者认为藏族的形成时间是在7~8世纪前后。参见:格勒:《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商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