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组织常规制片技术.pdf

用于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组织常规制片技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于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组织常规制片技术

用于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组织常规制片技术 ——历史沿革与理论基础 17 世纪中叶,原始光学显微镜的诞生给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技术革命。首先得 益的是植物学家,因为多数植物组织比较坚韧,容易被锋利的刀片切成薄片;而 薄切片有利于光线穿透,是光镜观察的前提条件之一。此外,由于植物细胞较大 且具有细胞壁,因而轮廓明显;再加上某些色素的作用,使用光镜观察普通植物 组织变得非常便利。徒手切片—镜下直接观察成为早期显微镜研究的技术模式。 但是,动物组织要直接用显微镜观察却存在很多技术困难。首先,动物组织 多数比较柔软,难以徒手切成薄片;如果冻硬再切,由于冰晶体和细胞内外渗透 压的变化,组织在冰冻过程中形态和化学组成会遭到破坏。其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壁,而细胞膜在光镜下不易分辨,故细胞轮廓不清,即使组织能够切成薄片, 成像质量也很差。另外,动物机体死亡后,组织自溶的速度很快,操作过程中也 会发生不利于观察的变化。 为了解决动物组织显微镜观察的技术困难,科学家不断尝试,终于在 19 世 纪上半叶找到了第一个解决方法:用酒精或甲醛溶液处理组织标本。新鲜的动物 组织标本浸泡在酒精或甲醛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标本变硬了。由于组织的硬化, 徒手切片成为可能。此外,人们很快发现酒精和甲醛这类液体的另一个更加有意 义的作用:标本浸泡在其中就不会发生自溶或者腐败。由于这个特性,人们把组 织经过这类液体处理的过程称为“组织固定” (Fixation ),酒精或甲醛则成为经典 的“ 固定液” (Fixative )。后来,又发现了很多种固定液,比如重铬酸钾、氯化汞、 醋酸和锇酸等等,并逐渐开始将某些液体混合使用以弥补单一固定液的不足。 虽然组织保存和操作的难题攻克了,但动物组织在光镜下呈半透明状而难以 分辨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于是人们想到了用传统染料着染组织。经过摸索和改 进,科学家找到了又一个解决方法。一种从巴西苏木的树干心材中提取的天然染 料— 苏木精(Hoematoxylin )脱颖而出。用苏木精浸染组织切片后,细胞核变成 蓝色,在光学显微镜下非常鲜明;而且细胞膜的位置也能着染成很淡的蓝色,使 整个组织的结构和轮廓清晰可辨。后来,人工合成的染料伊红(Eosin )问世后, 人们能将细胞质等成分染成红色,使镜下组织结构的对比度进一步加大,此即苏 木素-伊红(HE )染色法。与此同时,结晶紫、苯胺兰、天青和胭脂红等染料也 纷纷用于切片染色。因此,到 19 世纪中叶,组织固定—染色—徒手切片成为了 当时流行的技术模式。 19 世纪下半叶,两个重要的技术改进使生物组织制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产生 1 了巨大飞跃。首先是波希米亚(今天的捷克)科学家浦肯野率先采用机械切片取 代徒手切片。这一改进,使切片变得更薄,厚度也更均一。时至今日,沿袭着最 早的机械切片思路,切片机(Microtome )的种类和功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如轮转式切片机、滑行切片机、冰冻切片机等等。除此以外,浦肯野还发明了用 树胶封存切片的办法,解决了染色结果保存的问题。第二个重要的技术改进就是 采用组织包埋法(Embedding )。固定后的组织标本虽然有所硬化,可以徒手切 片,但如果用精密的机械进行切片操作却仍然显得太软;此外,需要长期研究的 标本如果一直浸泡在固定液中,会发生不利的化学变化。针对这些问题,19 世 纪末一篇不太起眼的技术报告宣告了石蜡包埋法的诞生。石蜡包埋法的原理是: 由于石蜡与水不相溶,因此用一种“脱水剂” (dehydrating agent )将组织内的水分 置换掉;这种脱水剂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既要能溶于水又要能溶解石蜡;然后用加 热熔化的石蜡浸泡组织,于是石蜡又将组织内的脱水剂置换掉,充分填充组织, 冷凝后形成石蜡包埋的组织块。这样的包埋组织块有足够的硬度,机械切片的厚 度能够下降到1~2 微米,而且标本可以保存多年不变质。石蜡切片在染色前需要 经过与包埋相反的程序脱去石蜡,才能够与染料充分反应。 由于以上技术改进,20 世纪初时,用于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组织制片工作已经 形成了组织固定—包埋—切片— 染色— 封固这一技术模式。该模式一直沿用至 今,构成现代组织学和病理组织学实验观察的基础。其中,石蜡切片—HE 染色 已经成为最常规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临床诊断和组织学研究。该技术 显示结构精细连贯、成像清晰,染色结果可靠且耐保存。以下简单总结石蜡切片 —HE 染色的基本技术步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