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的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后继课程(零件、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的有以下六项:
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使相关学科的只是有机的联系起来;
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设计题目
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简化后如下图所示。
满载时,前部受重力作用,后部受到重力作用,乘客区均布载荷为q(含部分车身重),梁为变截面梁。计算过程重忽略圆角的影响,并把梁抽象为等厚度闭口薄壁矩形截面的阶梯梁。材料的弹性模量E、许用应力[σ]及有关数据由下面数表给出。
1.1 1.6 3.1 1.6 2.1 0.1 0.06 0.12 t /m E/GPa [σ]/MPa /N 0.08 0.11 0.07 0.005 210 160 2680 1.计算前簧固定端C处,前簧滑板D处、后簧固定端F处、后簧滑板G处的支反力。
2.画出车架的内力图。
3.画出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
4.用能量法求出车架最大挠度的值及所发生的截面,画出车架挠曲线的大致形状。
5.若壁厚t不变,取h/b=1.5,按等截面梁重新设计车架截面尺寸。
三,设计计算过程
以下计算q=15400N/m, =2680N, =4200N.
1,计算前簧固定端C处,前簧滑板D处、后簧固定端F处、后簧滑板G处的支反力。
解:由题得,此连续梁为三次静不定结构,但由于水平方向外力为0,所以此机构可认为是二次静不定结构。这样此结构梁就满足多跨梁及三弯矩方程的条件。左边第一支座为固定绞支座,其余均为可动绞支座。
支座编号从左向右依次为0,1,2,3。以中间的两个支座的约束反力矩为多余约束,取静定基的每个跨度皆为简支梁。这些简支梁在原来的外载荷作用下的弯矩图如下图所示。为便于计算,令。
由此可得,
w1=, 同理得w2= , w3=
由上图可知,各个部分形心位置
a1=/2, a2=b2=/2, b3=/2.
梁在左端和右端分别有外伸部分,
根据三弯矩方程:
对跨度L1和L2写出三弯矩方程为:
对跨度L2和L3写出三弯矩方程为:
解上面的方程组可得:
M1=-10429.7 M2=-8938.39
求得M1和M2以后,连续连三个跨度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可以把它们看成三个静定梁,而且载荷和端截面上的弯矩(多余约束力)都是已知的,即为原结构的相当系统。对每一跨度都可以求出支反力和弯矩图,把这些图连起来就是连续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如图左端部分:
可得到 Nd1=16996.06 N, =10323.94 N
同理可得:Nd2=30117.77 N Nf2=17622.23 N
Ng=16446 N Nf1=12394 N
其中Nd=Nd1+Nd2=47113.83 N, Nf=Nf1+Nf2=30016.23 N
从而求出前簧固定端C处,前簧滑板D处、后簧固定端F处、后簧滑板G处的支反力。
2,画出车架的内力图。
(1)剪力图。单位(N)
(2)弯矩图:单位(N.m)
3, 画出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
弯曲正应力的最大值为:
其中可由公式:求得
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4,.用能量法求出车架最大挠度的值及所发生的截面,画出车架挠曲线的大致形状。
解:求出车架上特殊点的挠度,其中最大的就是车架最大挠度所在截面。为了便于计算,作出每一个载荷作用下的弯矩图,然后利用图乘法和叠加原理求其总和。
根据上图,作出每个载荷单独作用时的弯矩图:
FA单独作用时
FB单独作用时
Nc单独作用时
Ng单独作用
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DF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FG段单独作用时
(1)求A点挠度
在A端加单位力,弯矩图如上图所示。由图乘法可知:
FA单独作用下A点挠度:
FB单独作用下A点挠度:
NC单独作用下A点挠度:
Ng单独作用下A点挠度
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A点挠度:
D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医院评审申请资料及要求.ppt
-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王志魁编)全.doc
- 医院输液监测系统计算机监测界面设计指导.doc
- 化工自动化初次培训.doc
- 医院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V1.docx
- 化学:3.2.1《分子晶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ppt
- 医院文化与服务.ppt
- 化学1必修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ppt
-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阶段作业(答案).docx
-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分析.doc
- 人教版(2024)五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第7课 重复操作用循环 教案.docx
- 2025年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学期真题测试卷(含答案).docx
- 202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前自测题及答案.pdf
- 2025年新闻学考研新闻采写专项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含答案).docx
- 人教版(2024)五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第9课 互传密信有诀窍 教案.docx
- 医疗机构重点部门感染预防与控制通用标准(2025)解读PPT课件.pptx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 Unit 2 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教育学教育管理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docx
- 血液净化模式选择专家共识(2025)解读PPT课件.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