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六年级上册7单元备课.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的主题为“读书有方”,安排了《古诗两首》、《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和《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求知的过程、方法以及重要意义。 《古诗两首》,选取了我国南宋时期两位著名诗人陆游和朱熹教导世人读书的心路历程及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关于读书的真知灼见。 《学与问》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沈括的两则故事分别讲述了在求取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勤学好问,将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教育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学”与“问”结合起来,从小就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大自然的文字》则是一篇生动的说理文。它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字”,这些“文字”记载了自然变幻无穷的历史进程。瑰丽神奇的大自然到处都是学问,人们只有对大自然有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才能利用大自然的规律更好地创造生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主要讲述了日常生活中读报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报纸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通过报纸我们能获取丰富的知识。作者在文中也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读报,读报要注意什么问题?督促我们从小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读书的方法及重要性,让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以灌溉其心灵,陶治其情操。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背诵《古诗两首》。 2.学会本单元课文中的13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2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本单元教了许多学习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方法,更要把这些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主动地学习,勤学好问,爱读报,会读报,养成在自然中、生活中留心学习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达到自由写作,发表自己的感想的目的。 5.通过语文与生活,让学生了解“煮书”的含义及“煮书”的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6.诵读与积累:旨在让学生理解古今贤文的基础上,懂得读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7.在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自己喜欢的书,在推荐中学会表述自己的理由,学会推荐图书,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8.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 三、教学重点: 本单元教了许多学习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方法,更要把这些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主动地学习,勤学好问,爱读报,会读报,养成在自然中、生活中留心学习的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 1.本单元教了许多学习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方法,更要把这些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主动地学习,勤学好问,爱读报,会读报,养成在自然中、生活中留心学习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达到自由写作,发表自己的感想的目的。 五、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学与问》 2课时 《大自然的文字》 2课时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课时 《习作7 》 2课时 《练习7》 2课时 ? 22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陆游写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朱熹写的<观书有感>》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