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精品教案.doc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精品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轮椅上的霍金》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三篇文章围绕着生命与奋斗这样一个主题,从不同侧面叙述一个个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而本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的探索宇宙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赞扬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魅力,让人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文本深深“震颤”了作为读者和老师的我。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本课有兴趣,部分学生对人物有所了解,但是霍金所研究的物理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有些过于高深,从霍金的成就处打动学生比较难,所以要找准孩子的兴趣点和情感激发点,引起课堂共鸣。 从方法上讲,学生通过3—5年级的训练,对“通过具体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关键词句谈出自己的理解”的方法掌握较为熟练,课堂可以充分放手给孩子,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会的,我们坚决不浪费时间教。 同时,通过试讲和调研,如果让孩子来谈体会,学生的体验程度往往仅限于比较概念化的“顽强、勤奋”等,学生人物的理解也相对比较冰冷,如何透过文本,把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立起来,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温度、我想,这样的文本、这样的阅读方法,这样的阅读体验,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才是我们语文课堂要给予学生的。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写,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体验感受等方法重点理解“震颤”这个词语。 2.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巩固具体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通过抓词抓句谈体会,体验感受、移情换景等方法,品评霍金这个非凡人物。(重点难点) 3. 感受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受到鼓舞,获得勤奋勇敢前进的力量。(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找准学习起点。 1.板书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2.谈话:对于霍金,你有哪些了解? 看来我们初识这个人物已经对他有所了解。相信今天的学习,我们会熟悉这个人,理解这个人,走进他的心里去。 【修改理由:接受指导老师纪海燕老师的意见,了解孩子对霍金的基本认识起点,也拉近霍金这个伟大科学家和孩子们的距离。开课也给了孩子更多的谈说空间。】 3.关注文本特点: (1)同学们,这是篇写人的文章。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哪些写人课文?(《郑成功》《诺贝尔》《少年王冕》等) (2)写人的课文,有什么共同特点?(赞美人物、用具体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修改理由:接受省专家商德远老师的意见,删去学生找中心句人物品质句子的环节,因为我们的课堂要多用归纳法教学,而少用演绎法,所以应该把对人物品质的体会放到理解之后再来找,再来谈,这样避免给孩子既定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也感谢提出同样修改意见的安婷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的温故,从而找到突破写人文章学习方法的核心,学生已经会的知识坚决不教,努力实现高效课堂。】 4.总结:今天就让我们从霍金的故事中,走进人物。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思考:文章围绕霍金写了几件具体的事例。并尝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2.检查预习: (1)听写:撰写、顶礼膜拜、震颤 【修改理由:删去了景仰、神秘莫测等词语,因为多次的调研,孩子对这几个词语通过预习,都能很好掌握,听写应该直击重点难点,所以考虑删去只剩以上3个词语。】 (2)交流评改,学生提醒“撰”的关键笔画,教师范写“颤” (3)交流“震颤”的意思。 ①学生回答这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回答提炼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先解释单个字的意思,再把它们连起来就是词语的意思、近义词解释法……) ②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里读一读:“心灵震颤之余,掌声雷动。”(预设学生体会心灵的感动……) ③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也来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预计到孩子的经历体验不多,所以不一定能谈出来,但我并不着急,因为在此只是做一个感情的铺垫。) 【修改理由:接受评改教师安婷老师、倪倩倩老师的意见,把词语放入文本中读一读,既强调了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又能对这个词语有一定的感性理解,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首先,“颤“这个字书写有难度,需要老师的指导。学生初次接触这个词,理解都比较表面化,也缺乏对这个词语理解的生活经验。但同时,这个词,出现在结尾处,是人们对霍金的评价与感受,这是一个关键词。面对这篇长课文,要实现长文短教,就要抓住关键词进行突破,上挂下联引导学习,从而深入理解关键词“震颤”。】 3.交流事例,练习小标题概括,并做笔记。 (1)学生回答 预设:①认为第三自然段也是事例。(教师引导:事例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你来看一下,这一自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