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doc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

2 但愿人长久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再来看本课的体裁,是一篇文包诗,编者独具匠心把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改编成了浅显的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小故事。本文构思奇妙,全文紧扣“思念”,转而“埋怨”,进而“转念”,最后“宽慰”,以一条清晰的情感线索串连起苏轼撰写《明月几时有》这一名篇的心理背景。更把叙述的重点落在思念弟弟的有感而发上,无论是前半部分的介绍,还是后半部分苏轼的心灵独白,以及最后词的撷要呈现,都显得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而有关这首词其他所要表现的、反映的,都简去、略去。这样删减的用意,就是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可接受度出发,顺承他们的心理知识结构,以使《明月几时有》这样的名篇在这一年龄段得到更好的诠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 诗歌诵读比赛 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 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古代文人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说几句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 (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联系课题,鼓励提问: 1、看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2、教师归纳: (1)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2)书上写的那几句词该怎样理解?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初读课文,抓住情感线(着重围绕第一个思考题): 1、学生自读圈画(读的形式可多样化)。 2、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3、引导学生看板书再提问,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重点学习目标) (四)转换师生角色,深入探究课文: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四年级的小学生) 1、学习1—3自然段: (1)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2)学生读书准备。 (3)指名回答,要求: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回答得有说服力,使人信服。 (其间穿插多形式的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看图片,师朗诵: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 (1)师:苏老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吗!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2)学生说(穿插读) (3)重点读好: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学生练习读——指名读(评点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