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存储网络》-V1.0.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存储网络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存储网络类型;存储体系结构类型;FC与iSCSI协议、FC SAN与IP SAN;HBA卡等内容的介绍,帮助学员建立存储网络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了解存储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技术。 课程目的 清楚了解存储网络的类型和体系结构以及相关概念 了解几种主流的FC Switch 掌握SAN与NAS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FC和iSCSI在传输协议和HBA卡方面的区别 掌握FC SAN与IP SAN的机制 掌握建造企业SAN系统的方法 了解友商的产品:FC Switch、FC HBA卡、iSCSI HBA卡 目 录 SCSI --存储网络基础 Fibre Channel --存储网络基础 FC开发于1988年,最早是用来提高硬盘协议的传输带宽,侧重于数据的快速、高效、可靠传输;FC同样可以用来传输IP接口协议,因此其就被修改为通过可扩展标准接口兼容多种网络协议,是一种传输率很高的高性能串行接口(现已经发展到4Gbps)。FC可以利用现有的公共传输协议,如IP和SCSI,因此,它是一种具有高速I/O和网络功能集成在一起的技术。 FC传输协议 (一) --存储网络基础 FC协议结构 光纤通道按协议层进行分层,各层之间技术相互独立,留有增长空间,并且由被认可的标准化机构进行开发,分层结构共分5层,如右图所示: FC传输协议(二) --存储网络基础 FC流量控制常用的两种:端到端(EE-Credit)和缓冲区到缓冲区(BB-Credit)。 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机制(EE-Credit)是在两个终端节点之间使用的流量控制。在两个通信节点登录并交换通信参数时候,建立起传输信用度,并且由节点本身来监测。中间的交换机不参与端到端流量控制。 附接到交换机终端的接点将在登录到交换机的过程中建立它的BB-Credit。在交换机远端参与通信的一方将在登录时建立其自身交换机的BB-Credit。BB-Credit没有端到端的成分。 FC传输协议(二) --存储网络基础 下图为FC的流量控制机制: FC传输协议(三) --存储网络基础 iSCSI(一) --存储网络基础 TCP/IP 简介: TCP/IP是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缩写 TCP/IP是一组不同层次上的多个协议的组合 TCP/IP是一套完整的开放式的通信协议族,扩展性强 TCP/IP 能够支持大量的网络技术,其中包括iSCSI TCP/IP完全有能力成为全球存储网络的基础 iSCSI(二) --存储网络基础 iSCSI是IETF制定的一种基于互联网TCP/IP的网络存储协议。iSCSI存储技术则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成熟的SCSI和TCP/IP两种技术的结合与发展。因此,这两种技术让iSCSI存储系统成为一个开放式架构的存储平台,系统组成非常灵活。 iSCSI传输协议(一) --存储网络基础 iSCSI协议结构 根据OSI模型,iSCSI的协议栈自顶向下一共可以分为五层,如右图所示: iSCSI传输协议(二) --存储网络基础 iSCSI则采用TCP/IP协议的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机制,以可变发送窗口的方式进行流量控制 iSCSI采用的是TCP的自适应超时重发算法,可根据网络的情况动态调整 iSCSI传输协议(三) --存储网络基础 iSCSI有三种发现机制: 静态配置:iSCSI发起端已经知道iSCSI目标端的IP地址、TCP端口号和名字信息 。 SendTarget发现:iSCSI发起端发送SendTarget命令查询网络中的存在的iSCSI信息。 零配置发现:这种机制用于iSCSI发送设备完全不知道iSCSI目标端的信息的情况下。iSCSI发起端利用现有的IP网络协议SLP(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for Discovery,服务定位协议)来获取目标端信息。 FC与iSCSI协议比较(一) 流量控制机制对网络的适应性 1、FC采用基于信用的流量控制机制降低了网络的利用率 2、iSCSI的流量控制机制对网络的适应性更好,尤其在网络传输延迟较大的网络中 FC与iSCSI协议比较(二) 超时重发机制的灵活性 1、FC使用的是静态的超时重发机制,不会根据网络的情况动态地加以改变,因此发送方可能过早或过迟地出现超时,这对改善网络的综合性能不利 2、iSCSI可以动态地自适应于网络的当前情况,改善存储传输的性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