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扩展.docVIP

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扩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扩展.doc

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 扩展 客家形成于闽粤边地山区,是一个边缘 族群。客家人的族群边界,是在由内地边缘向区域中 心迁移中获得和建立起来的。客家越过传统的生态 位——山地耕作——进入到其他族群的生态位中,必 然要与其他族群发生冲突,从徐旭曾的《丰湖杂记》 开始,客家观念的建构运动开展起来。客家观念的建 构与客家空间的扩展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客家人在区 域中心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的途径和思想武器, 并最终把客家人推上国际性族群的道路。 关键词:族群边界;客家观念;建构;发展空间 G127 A 1009-055X (2016) 03-0099-06 族群(ethnic groups) 一般被看成是民族(nation) 中的各次族群单位,是有着共同文化特征和文化认同 的人群体。聚集在一起的人群体,或者有共同的历史 记忆和祖源历史,或者为享有、使用、维护共同的资 源而自愿结成一个共同体,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这 个人群体就有可能构成一个族群。前者构成族群界定 中的根基论(primordialist)观点,后者构成族群界定 中的工具论(instnumentalist)观点。台湾著名学者王 明珂则倾向于将根基论与工具论综合来看待族群,强 调“族群由族群边界来维持;造成族群边界的是一群 人主观上对他者的异己感以及对内部成员的根基性情 感”,“将族群视作由家庭、亲族发展而来的亲属体系 的延伸,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族群能凝聚人群的基本力 量所在,这也是族群的根基性的由来。在另一方面, 以血缘或假血缘关系凝聚的基本人群,其维持、延续 与发展都必须借着集体记忆与结构性失忆来重组过去 以适应变迁,由此我们可以解释族群的现实性或工具 性。” [1]30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客家,就不会| 于客家研究先驱罗香林所放大的客家源流的根基性认 知,将客家看成是中原正宗汉族血统的承袭,同时, 会提供给我们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在一个更开放的文 化环境中来认知客家,扩展客家的文化空间和发展空 作为形成于闽粤边地山区的客家,在近代以来的 社会发展进程中,一步一步由边缘而走向中心,其生 存空间不断扩展,最终完成由边缘族群向国际族群的 平丽转身,成为汉族中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族群。 纵观客家发展史,客家之所以成为客家,不在于其源 流,而在于多族群互动的环境中,客家人为生存发展, 为扩展其生存空间而进行的身份建构与观念建构。有 学者说客家是建构的,其实不应说客家是建构的,而 应说客家观念是建构的。通过建构预设的客家观念, 从而建构起一个庞大的国际族群 客家。 探讨客家观念的建构,对于厘清近二百年来客家 的发展壮大,有决定性意义。 一、闽粤边区的族群互动与客家边界的建立 客家形成于闽粤边地山区。闽粤边地山区主要指 闽西山区和粤东北山区,属于武夷山、戴云山、博平 岭等山系交汇区域。闽西被称为“闽山之穷处,复嶂 重峦”,“于福建为绝区”。[2]粤东北则被称为“僻阻 海滨,南距吴,北距燕,不啻数千里,而遥称为天末 日出之区”。[3]根据美国学者施雅坚的区域划分,清 代疆域分为九个区域,闽粤边地山区分属于东南沿海 和岭南两大区域,除闽西北部县属闽江流域子区域外, 闽西中部、南部及粤东北,均属于东南沿海的韩江流 域子区域和岭南区域,处于区域边缘的位置。从自然 地理而言,这一区域为典型的山区,且处于三省交界 之地,自然是边缘区域;从社会空间布局而言,这一 区域远离社会政治经济中心,依然处于边缘地位。学 者鲁西奇称为内地的边缘,即“处于中华帝国疆域内 部,伹并未真正纳入王朝国家控制体系或国家控制相 对薄弱的区域”。“在内地的边缘区域,国家权利相对 缺失,地方社会秩序之建立多有赖于各种地方势力, 遂形成政治控制方式多元化;其耕地资源相对匮乏, 山林、矿产资源丰富,民俗生计方式多种多样;人口 来源复杂多样,多为社会体制之外的‘边缘人群’,社 会关系网络具有强烈的边缘性;在文化方面,异端信 仰、民间秘密宗教等非正统意识形态有较大影响。” [4]16宋代的闽粵赣交界区域,是一个多族群聚集的山 区。生活于这一区域的,除了早期文献中记载的山都 木客外,还有因“开梅山”事件迁入的五溪蛮?r。南 宋时,人们根据其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称其为“畲”。 宋人刘克庄的《漳州谕畲》,可谓畲族群的最早的文献 记载:“凡溪崛种类不一:曰蛮、曰?r、曰黎、曰?, 在漳者曰畲。西畲隶龙溪,犹是龙溪人也。南畲隶漳 浦,其地西通潮、梅,北通汀、赣,奸人亡命之所窟 穴。畲长技止于机毒矣,汀、赣贼入畲者,教以短兵 接战,故南畲之祸尤烈。二畲皆刀耕火耘,崖栖谷汲, 如猱升鼠伏,有国者以不治治之。” [5]汀赣贼也是这 一时期活动频仍的人群。刘克庄言汀赣贼与畲人互动, 教他们作战技能,并将畲人区域作为反抗官军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