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的概念和任务.ppt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急救的概念和任务 一、急救的概念 即紧急救护,也叫现场抢救或入院前急救。指在任何伤病突然发生时,利用当时环境中可供应用的设备和材料,按照一定的医学原则对伤病者施行的救助或救护行为。目的是挽救生命 ,减少伤残和痛苦,为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 。 现场抢救的基本措施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搬运术等。    主要任务:抢救生命、减少伤残 ,预防伤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及时迅速转送医院。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1) 维持和挽救生命:及时排除致伤和致病因素;对昏迷者迅速准确判断生命体征,对呼吸心搏骤停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 (2) 防止伤势和病情恶化──及时处理伤口、夹板固定好骨折部位; 对颅脑损伤或外伤大出血者迅速止血、包扎,防治休克,减少脑损害,促进愈合;对离断肢体和彭出组织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加以保护,为维护肢体和脏器功能完整打下基础,减少伤残、防止可能留下的后遗症; (3)促进复原──帮助脊柱损伤者保持舒适的坐/卧姿势,避免非必要的移动,减少并发症。 (4)正确、迅速搬运,及时送往医院。 ? 第二节 急救的原则和意义 一、急救的原则 总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痛苦、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 具体有以下6条原则: 一 急救的原则 (1)先复后固 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先进行心肺脑复苏,直到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固定骨折 。 (2)先止后包 遇到大出血又有创口者,首先止血,再进行包扎。 (3)先重后轻 遇到垂危的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就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的伤病员。    (4)先救后送 在送伤病员到医院途中,不要停顿抢救。 (5)急救与呼救并重 在遇到成批伤病员时,又有多人在现的情况下 (6)搬运与救护一致 二、急救的意义 1.在灾难突然降临时可实行自救或互救; 2.可拯救他人减少痛苦,促进健康、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3 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一节 生命体征的观察 生命体征的概念: 临床上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统称为生命体征。 一. 体温:通常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正常范围:腋温:36~37度;口温:36.30---37.20℃;肛温:36.50-37.70 C。 一、 体温 体温的测量 方法:有口测法、腋测法及肛测法。 时间:口测、肛测均为:3分钟,腋测:10分钟。 概念: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或昼夜波动 1℃以上,称为发热。 发热的程度一般有:低度、中度、高度和超高度之分。 低度:37.30-38.00C; 中度:38.10-39.00; 高度:39.10-41.00; 超高度:41.00以上。(以口温为准) 二 发热的处理 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同时发热也是疾病的信号,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可进行物理降温和饮食调节;但如体温超过39℃时则会可能引起倦怠(小儿会惊厥)甚至严重后遗症,应退热处理。 ??一:物理降温: 包括头部冷敷、冰枕、温水浴、酒精擦浴等; 二:化学降温:包括口服或肌肉注射解热药(但不宜降温过快以免发生虚脱、休克),一般可用柴胡、安痛定等;出汗多者应适量饮用糖盐水和经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溶液等以保证血容量。 二 脉搏 概念:指随着心脏的舒缩而出现的动脉管壁的周期性起伏搏动。 脉搏的测量:将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按在另一只手手腕的桡动脉上来触摸。 ???? ????   脉率,即每分钟搏动的次数,成人安静时每分钟60~100次。   脉律,即脉搏的节律性。正常时搏动均匀、有力、间隔时间相等。   三、呼吸 一概念: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 二 呼吸的观察 :应包括频率、节律、深浅度 频率异常: 呼吸过速:成人呼吸>24次/分 呼吸过缓:成人呼吸10次/分 三呼吸的测量 1.保持舒适体位,使其放松,观察表情、肤色,(尤其注意有无发绀)及胸腹起伏状况,以一起一伏记为一次,观察时间为30妙-1分钟为宜。 2.在测量脉搏或心率后,让保持诊脉或听诊的姿势,似数脉搏或心率状,观察其胸部或腹部的起伏情况。由于呼吸易受意识控制,故测量时应避免其察觉。 概念:指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改变。是呼吸梗阻和病情危急的表现,需针对病因迅速及时对症处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给适当流量吸氧;半坐卧位;气管插管和针对病因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