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产化学工程植化1 植物分类(1) 低等植物 藻类植物 菌类植物 现已列入微生物类 高等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植物分类(3) 植物分类最基本单位是“种” ,即品种 品种是指具有相似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生存条件,能产生遗传特性相似后代,在自然界有一定分布区域的无数个体总和。 接着将相近的种归入同一属,依次归纳,最后联合不同的门构成植物界,成为植物的系统分类法 植物分类有门、纲、目、科、属、种六个级别,还可再细分为亚门、亚纲-----等 以马尾松为例: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裸子植物亚门,松柏纲,松科,松属,马尾松(种) 植物的拉丁学名 拉丁名是植物学家林奈创用,后经国际植物学会确认为双名法命名 双名法以两个词:属名和种名,给植物命名,在种名之后附以命名人姓名缩写 拉丁名是以拉丁文书写,属名第1个字必须大写 马尾松命名为Pinus massoniana lamb其中Pinus是指松属 中国的植物资源1 中国是植物大国,地球高等植物30万种,中国3.2万余种,占世界的1/10 中国有8千种以上木本植物,其中乔木2千余种,优良用材和经济材1千种以上 竹类植物种类较多国家,400余种以上,竹林面积占世界1/4 中国食用油料树种100种左在,果树种400多种,木本浆科10种 药用植物3000种,可利用芳香植物400种 中国的植物资源2 植物类别 总数 主要植物 纤维植物 118 46 树脂植物 36 10 淀粉及糖类 90 50 树胶植物 38 11 油脂植物 151 60 保健及食用 93 26 单宁植物 214 41 甜味剂植物 17 17 芳香植物 138 58 木材三切面 年轮和早晚材 在一个生长周期中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在横切面上呈现一个围绕髓心的完整轮状结构,称为生长轮或年轮。 温带和寒带树木在一年的早期、或热带树木在雨季形成的木材,由于温度高、水分足,细胞分裂速度快,细胞壁薄,形体较大,材质较松软,材色浅,称为早材;温带和寒带的秋季或热带的旱季,树木细胞分裂慢,形成的细胞腔小而壁厚,材色深,组织较致密,称为晚材。 管孔 心材和边材 木射线 在木材横切面上,有许多颜色较浅,向树皮方向呈辐射状排列的组织,称为木射线。射线由薄壁细胞组成,起横向输送和储藏养料的作用。 横切面上:呈辐射条状,显示其侧面宽度和长度; 径切面上:呈线状或带状,显示其长度和高度; 弦切面上:呈短线或纺锤状,显示其宽度和高度。观察木射线的宽度和高度应以弦切面为主。 树脂道 由分泌细胞围绕而成的长形细胞间隙,储藏树脂,存在于针叶材松科六属(松属、云杉属、落叶松属、黄杉属、银杉属及油杉属)中。 有轴向和径向(在木射线内)之分,有的树种只有一种,有的树种两种都有。 轴向薄壁组织 是由形成层纺锤状原始细胞分裂所形成的沿树轴方向排列的薄壁细胞所形成的组织,颜色比其它细胞浅,是边材贮存养分的生活细胞。 针叶材中的薄壁组织不发达或根本没有,而阔叶材薄壁组织发达。 3. 带状 轴向薄壁组织与年轮相平行, 组成较宽的带状线, 其宽度较切线状为宽, 在肉眼下略明晰至明晰。如黄檀、红豆树 ( 花榈木 ) 等。 4. 轮界状 轴向薄壁组织沿年轮分布, 呈连续或断续的细线。根据存在于生长轮的起点或末点,分为轮始型和轮末型。如杨属、柳属、木兰、鹅掌楸等树种。 5、网状:在横切面上,聚集成短弦状或带状的薄壁组织之间的距离与木射线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相互交织成网状。 6、梯状:在横切面上,薄壁组织聚集成短弦状或带状,之间的距离明显比木射线之间的距离窄。 4. 翼状 轴向薄壁组织围绕管孔, 两侧向外延伸,状如鸟翼。如泡桐、皂角木等树种。 5. 聚翼状 上述翼状轴向薄壁组织相互间沿弦向连结, 称为聚翼状。如泡桐、皂荚、刺槐、红豆树等。 6. 宽带状 轴向薄壁组织构成平行于年轮的宽带, 肉眼下显著。常见于铁刀木、土沉香等树种 管胞壁螺纹加厚(银杉 ) 平衡含水率 由于木材具有吸放湿特性,当外界的温湿度条件发生变化时,木材能相应地从外界吸收水分或释放水分,从而与外界达到一个新的水分平衡体系,此时的含水率称为该湿温度条件下的平衡含水率。此时吸湿速率和解吸速率相等。 吸湿和解吸过程如下: 滞后现象: 在一定相对湿度下吸湿的平衡含水率总比解吸时为低称滞后现象 原因:(1)毛细管中有空气(2)羟基形成氢键(3)木材塑性 纤维饱和点 是纤维性质变化的转折点 顺纹干缩湿胀横向 细胞排列大部分是轴向,排列,次生壁中层S2最厚纤丝几乎与轴平行 顺纹拉力横向 原因同上 晚材干缩早材 由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