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逸仙大厦第三轮提报.docx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济逸仙大厦 —第三轮提报— 提报工作回顾 宏观市场分析 项目产业定位 项目角色定位 项目客户定位 项目价格定位 项目商业功能定位 第一次提报工作内容 工作1:深入分析大柏树周边环境(现状、规划、办公市场) 结论1:乱、交通可达性一般、办公物业整体档次较低、办公市场成交弱势、入驻企业集中在钢贸和物流类 工作2:大柏树市场企业调研 结论2:大柏树办公市场成交状况较为平庸、大柏树65%的企业为钢材类企业,确立钢贸企业为本案突破口 工作3:项目整体定位 结论3:定位一——成长性企业专属平台;定位二——成熟企业的改善性办公;定位三——低碳节能办公最终确立结合一、二方向定位,分别提出BOHO和PIONEER OFFICE的概念 工作4:商业策划定位 结论4:本案不适合做集中型商业、结合周边办公商业共性,建议本案以餐饮等配套商业为主、通过办公商业人均面积测算,建议本案1、2层为配套商业,3-5层为会议、办公功能空间 第一次提报反馈意见 1、办公项目是否应该走钢贸产业集聚方向,是否有其他产业方向,项目如何定位? 2、是否可再深入研究5层商业的可行性,5层商业所能带来的利润较大,详细分析5层商业的定位、业态,是否可行? 3、如何打造本案“3高"——高品质、高利润、高品牌 第二次提报工作内容 工作1:办公项目是否该走钢贸产业集聚方向?如何应对第一钢市的影响? 研究大柏树及其周边产业现状 非钢贸类企业多以租赁为主,购买实力有限,产业聚集难度大 产业差异化 } 定位培训、研发、科技中介孵化基地 如何不做第一钢市NO2 横向差异化 并提出需怎样的硬软件服务配套支持 钢贸类差异化 引入平台,超过第一钢市做NO1, 斯迪尔表现出兴趣,并提出需怎样的 软硬件支持 工作2:商业定位研究 大量市调研究项目东南西北商圈状况 配套+办公 市调研究周边办公楼商业经营状况 5层裙房定位方向 (财富国际、蓝天大厦、绿地创汇等) 合作模式:零售休闲+餐饮;大型商场 配套+集中型商业 +酒店;大型品牌购物中心;大型餐饮 (曲阳商务中心延伸) +休闲娱乐;酒店  1-2层商业,3-5层办公配套以餐饮、休闲为主 联系百思买、乐购、百联,无兴趣;建议1-2层零售休闲,3-5层集中型餐饮区域 2010年3月30日提报主要结论 1、商业定位结论达成一致:将裙房1-2层作为大型集中型商业, 3-5层作为办公。 2、办公定位目标达成一致: 产业定位和盈利并不矛盾,产业定位仍是同济逸仙大厦办公的主要操作方向,且要坚持做到优良水平; 第一钢市并非完全是项目的竞争者; 需要对钢贸行业的产业链及新型建材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 目前聚焦问题 1、调研虹口区非钢贸类企业的办公总体分布、办公现状、未来扩张或搬迁需求。以确认本项目是否有机会引入或成为非钢贸类企业的集聚地; 2、通过主要的调研渠道分析新型建材引入的可能性; 3、了解并细分钢贸类产业链,并确认钢贸类产业链中有哪些细分行业类别或环节,存在机会与第一钢市或本项目联合协作。并进行相 关的深入调研,确认本项目是否可能发展钢贸类的上下游产业。 第三次提报工作过程 工作1:是否有机会引入或成为非钢贸类企业的集聚地? 办公集聚区产业类型调研 论证产业聚集区共性,得出大柏树已形成产业集聚条件 访谈五角丰达专案——李鑫 从五角丰达项目得出大柏树甚至杨浦区目前办公客户组成 工作2:研究分析新型建材引入的可能性 企业实地调研 从企业目前办公状况及未来需求分析新型建材可行性 行内专家访谈 从新材料行业特征、企业容量等方面分析新材料可行性 材料学院4位教授 工作3:大柏树钢贸企业深度剖析研究 钢贸上下游分析 调研55家钢贸类企业 钢贸类可行性及办公需求特征 大柏树办公市场购买力、购买需求分析 五角丰达项目访谈 提报工作回顾 宏观市场分析 项目产业定位 项目角色定位 项目客户定位 项目价格定位 项目商业功能定位 各大城市对比08年及09年市场情况 新政后成交量对比08年增幅 新政后成交量对比09年增幅 我们选取了4个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对比新政后至今的成交量与08年和09年同期进行比较后发现,相比较惨淡的08年,一线城市的成交量都是下降的,深圳甚至跌幅达到50%以上,而二三线城市中有8个是同比上升的,尤其是武汉成交量更是同比上涨128% 相比较火爆的09年,一线城市的成交跌幅达到60%以上,而二三线相对幅度较少,武汉、哈尔滨、青岛还出现成交 2010年上半年十大城市成交量对比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5月比4月涨幅 6月 6月比4月涨幅 上海 65.46 31.6 75.68 108.16 30.28 -72.0% 19.27 -82.2% 北京 112.57 42.77 114.85 150.06 49.49 -67.0

文档评论(0)

170****02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