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jAAA第2章 电力负荷及其计算
2. 变压器年电能损耗的计算 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包括以下两部分。 1) 变压器铁损ΔPFe引起的电能损耗 只要外加电压和频率不变,变压器的铁损ΔPFe基本上是不变的,它近似等于空载损耗ΔP0,因此其全年的电能损耗为 ΔWa1=ΔPFe×8760≈ΔP0×8760 (2-40) 2) 变压器铜损ΔPCu引起的电能损耗 变压器的铜损ΔPCu与负荷电流(或功率)的平方成正比,即与变压器负荷率β的平方成正比,它近似等于短路损耗ΔPk,因此其全年的电能损耗为 ΔWa2=ΔPCuβ2τ≈ΔPkβ2τ (2-41) 变压器全年的电能损耗为 ΔWa=ΔWa1+ΔWa2≈ΔP0×8760+ΔPkβ2 τ (2-42) 式中,τ为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损耗小时,其值如图2-6所示。 2.6 用电单位计算负荷和年电能消耗量的计算 2.6.1 用电单位计算负荷的确定 用电单位计算负荷是选择电能用户变电所电源进线和主要电气设备的基本依据,也是计算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和电能需要量的基本依据。 确定用电单位计算负荷的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制定计划、初步设计,特别是比较方案时可采用较粗略的方法,如下所述的按年产量和单位产品耗电量的估算法或需要系数法等。在供电设计中进行设备选择时,则应进行较详细的负荷计算,应采用逐级计算法。下面分别介绍三种不同的方法。 1. 采用需要系数法确定用电单位的计算负荷 将用电单位的用电设备的总容量ΣPe(不计备用容量)乘以用户总的需要系数Kd(见附表1-2),即可得到用电单位的有功计算负荷: P30=KdΣPe (2-43) 用电单位的无功计算负荷Q30、视在计算负荷S30和计算电流I30可分别按式(2-12)、式(2-13)和式(2-14)计算。 2. 按年产量和单位产品耗电量估算用电单位的计算负荷 将用电单位全年的生产量A乘以单位产品耗电量a, 就可以得到用户全年耗电量,即 Wa=Aa (2-44) 再将用户全年耗电量除以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Tmax, 就可以求出用户的有功计算负荷,即 (2-45) 而Q30、S30、I30的计算,与上述需要系数法相同。 3. 按逐级计算法确定用电单位的计算负荷 按逐级计算法确定用电单位的计算负荷是指从用电末端逐级向上推至电源进线端。如图2-7所示为小型工厂供电系统,其计算程序如下所述。 (1) 确定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图2-7中A点)。根据2.2.2节内容,确定不同工作制的设备容量。 (2) 确定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图2-7中B点)。按需要系数法或二项式系数法确定。 (3) 确定车间干线(图2-7中C点)或车间变电所低压母线(图2-7中D点)的计算负荷。该计算负荷应为车间干线或车间变电所低压母线上所有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之和,再乘以同时系数。如果在低压进线上装有无功补偿用的电容器组,则在确定低压进线上的无功功率时应减去无功补偿容量。 (4) 确定车间(或小型工厂)变电所高压侧的计算负荷(图2-7中E点)。车间(或小型工厂)变电所高压侧的计算负荷等于车间(或小型工厂)变电所低压进线的计算负荷再加上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值。 (5) 确定全厂总计算负荷(图2-7中F点)。车间(或小型工厂)变电所高压侧的计算负荷加上高压配电线路的功率损耗值即可得到全厂总计算负荷。全厂总计算负荷可作为企业向供电部门申请用电容量的依据。 若工厂设有总降压变电所,则可根据上述过程确定总降压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的计算负荷,然后将总降压变电所低压母线上的计算负荷加上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值即为全厂总计算负荷。 图2-7 工厂供电系统中各点电力负荷的计算 2.6.2 用电单位年电能消耗量的计算 用户的年电能消耗量可用用户全年生产量和单位产品耗电量来估算,即按式(2-44)来计算。 用户的年电能消耗量也可用用户的有功和无功计算负荷P30和Q30来计算,即年有功电能消耗量为 Wpa=αP30Ta (2-46) 年无功电能消耗量为 Wqa=β Q30Ta (2-47) 式中,α为年平均有功负荷系数,一般取0.7~0.75;β为年平均无功负荷系数,一般取0.76~0.82;Ta为年实际工作小时数,按每周五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寸虫 绘本 亲子阅读 幼儿园.ppt VIP
- 2025年日历表含农历(2025年12个月日历-每月一张A4可打印).pptx VIP
-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争议仲裁处劳动合同电子版范本.pdf
- AIAG CP Control Plan (1st edition) 控制计划 第一版.pdf
- 2024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答案).pdf VIP
- 体育理论课《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doc
-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培训PPT教学课件.pptx
- 【大单元教学】第一单元《民艺蕴情》第1课《走近世界民间美术》课件(25页)--人美2024版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pptx
- API617-2002轴流、离心压缩机及膨胀机-压缩机(中文)(完整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