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炼油化工册装置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1
MLD或MLC 表示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除用实验动物死亡情况表示毒性外,还可以用机体的某些反应来表示。如引起某种病理变化、上呼吸道刺激、出现麻醉和某些体液的生物化学变化等。 上述各种剂量通常用毒性物质的毫克数与动物的每千克体重之比(mg/kg)表示。浓度常用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毒性物质的毫克数或克数(mg/m3或g/m3)表示。对于气态毒性物质,还常用一百万份空气容积中,某种毒性物质所占容积的份数表示。此容积是在25℃、101.3kPa下计算的。 毒性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一般用每升溶液中所含毒性物质的毫克数(mg/L)来表示。 毒性物质的固体浓度用每千克物质中毒性物质的毫克数(mg/kg)表示,亦可用一百万份固体物质中毒性物质所占的质量分数表示。 (2)毒性物质的分级 在各种评价指标中,常用半数致死量来衡量各种毒性物质的急性毒性大小。按照毒性物质的半数致死量大小,可将毒性物质的急性毒性分为六级。见表9—l。 1.3霉性物质的霉害性 (1)中毒的途径 毒性物质的主要危险性是毒害性。毒害性主要表现为对人体及其他动物的伤害。但伤害是有一定途径的。引起人体及其他动物中毒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三方面。 呼吸中毒 毒性物质中挥发性液体的蒸气和固体毒性物质的粉尘,最容易通过呼吸器官进入人体。尤其是在火场上和抢救疏散毒毒性物质过程中,接触毒性物质的时间较长,消防人员吸入量大,很容易中毒。如氢氰酸、溴甲烷、苯胺、一六○五、西力生、赛力散、三氧化二砷等的蒸气和粉尘,经过人的呼吸道进入肺部,被肺泡表面所吸收,随血液循环引起中毒。此外,呼吸道的鼻、喉、气管黏膜等,也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容易中毒。呼吸中毒比较快,而且严重,因此,扑救毒害品火灾的消防人员,应佩戴必要的防毒用具,以免中毒。 消化中毒 是指毒性物质的粉尘或蒸气侵入人的消化器官引起中毒。通常是在进行毒性物质操作后,未经漱口、洗手就饮食、吸烟,或在操作中误将毒性物质吸入消化器官,进入胃肠引起中毒。由于人的肝脏对某些毒物具有解毒功能,所以消化中毒较呼吸中毒缓慢。有些毒性物质如砷及其化合物,在水中不溶或溶解度很低,但通过胃液后则变为可溶物被人体吸收,引起人身中毒。 皮肤中毒 一些能溶于水或脂肪的毒性物质,接触皮肤后,都易侵入皮肤引起中毒。很多毒物能通过皮肤破裂的地方侵入人体,并随血液循环而迅速扩散,如一些芳香族的衍生物、硝基苯、苯胺、联苯胺、农药中的有机磷一六○五、一○五九等和有机汞、西力生、赛力散。特别是氰化物的血液中毒,能够极其迅速地导致死亡。此外,有些毒物对人体的黏膜如眼角膜有较大的危害,如氯苯二酮等。 (2)影响毒害性的因素 毒性物质毒性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它们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如有机化合物的饱和程度对毒性有一定的影响,乙炔的毒性较乙烯大,乙烯的毒性较乙烷大等。有些毒性物质毒性的大小,则与分子上烃基的碳原子数相关。如甲基内吸磷较乙基内吸磷的毒性小50%;硝基化合物中随着硝基的增加而毒性增强,若将卤原子引入硝基化合物中,毒性随着卤原子的增加而增强。毒性物质结构的变化,对毒性的影响也很大,如当同一硝基(一NO2)在苯环上的位置改变时,其毒性相差数倍。如间硝基对硫磷的毒性较对硝基对硫磷的毒性大6~8倍。 无机化合物中的重金属盐较其他金属盐毒性大,如铝、汞、钡等盐类。非金属毒害物如砷和砷的化合物(人经口0.1g三氧化二砷即可死亡)、硒、碲等化合物,也具有强烈的毒性。 其次,从物理性状上看,毒性物质毒性的大小主要与引起中毒的途径有关。 ①溶解性 毒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越容易引起中毒。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水分,易溶于水的毒品易被人体组织吸收。而且人体内的血液、胃液、淋巴液、细胞液中,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酸、脂肪等,有些毒性物质在这些液体中比在水中的溶解度还要大,所以容易引起人身中毒。 ②挥发性 毒性物质的挥发速度越快,越容易引起中毒。这是由于毒性物质挥发所产生的有毒蒸气易通过人的呼吸道进入体内,造成呼吸中毒。如汞、氯化苦、溴甲烷、氯化酮等,这些毒害品的蒸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越大,越易使人中毒。人处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中的时间越长,越易中毒,且中毒程度越严重。 ③颗粒细度 固体毒性物质的颗粒越小,越易使人中毒。因为细小粉末容易穿透包装随空气的流动而扩散,特别是包装破损时更易被人吸入。不仅如此,小颗粒的毒物易被动物体吸收。例如铅块进入人体后并不会引起中毒,而铅的粉末进入人体后,则易引起中毒。 ④气温 气温越高则挥发性毒性物质蒸发越快,可使空气中有毒蒸气的浓度增大。同时,潮湿季节,人的皮肤毛孔扩张,排汗多,血液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