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面前的深幽默——读汪曾祺《跑警报》.docVIP

在灾难面前的深幽默——读汪曾祺《跑警报》.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灾难面前的深幽默——读汪曾祺《跑警报》

“跑警报”背景下的西南联大教授 陈海儒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摘 要:1938-1941年间,在日军对昆明的频繁空袭下,“跑警报”成为联大教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躲避日军的空袭,西南联大的部分教学研究机构和教授们疏散于昆明城郊各处。同时,日军的频繁空袭严重影响了昆明的物资流通,致使物价飞涨,生活费用大大提高,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不得不为衣、食、住、行而奔波。在“跑警报”中,联大教授有的从容,有的狼狈;他们或以读书,或以闲聊来消磨躲警报的时间。难能可贵的是,西南联大的教授们竟然从“跑警报”这种在日军空袭下不得已的生存方式里,找到一些生活的乐趣,体会出些许积极意义。 ????关键词:跑警报; 日军空袭; 西南联大教授 ????为了躲避日本侵略中国的战祸,为了在战乱中寻找一个能放得下书桌的地方,1938年5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不得不随着战事的恶化迁至昆明,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然而,远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依然没有躲开日本侵略者的袭扰,日本飞机不时空袭昆明,西南联大的师生常常在空袭警报声中匆忙躲避轰炸,时人称之为“跑警报”。在频繁的日机轰炸中,“跑警报”成为联大师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难怪许多在西南联大生活过的人们一提起西南联大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跑警报”。就如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夫人韩咏华后来所回忆的那样:“在昆明的几年中,除了办校外,突出的事情就是跑警报,几乎天 ????天要跑。”①联大历史系教授郑天挺也有类似的回忆:“抗战中期的昆明,日机时常轰炸,几乎天天要跑警报。”②那么,“跑警报”给西南联大教授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他们在“跑警报”的日常背景下处境如何? ????一、昆明有多大,西南联大就有多大 ????1938年9月28日,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昆明,造成“昆明死伤甚重,计轻伤60人,重伤173人,死190人;其他血肉横飞,尸身难觅者尚不知多少。”③其时居住于小西门内武成路福寿巷的西南联大国文系教授闻一多因日机来袭,外出寻找两个上学的儿子,遭遇到空袭并受伤,“闻一多靠到墙边躲避,一串炸弹掉在一家院子里,强烈的爆炸把墙上的砖石震掉,砸破了闻一多的头顶,顿时血流满面。幸好街头救护队及时赶来抢救包扎,伤势不太严重。”④日本的这次空袭使生活在西南后方的联大教授们的生命安全受到直接威胁。 ????此后,日本飞机不时空袭昆明。1940年10月日军占领了越南河内以后,为了切断中国同国外的唯一联系通道“滇缅公路”,加大了空袭昆明的力度。由于昆明薄弱的防空力量不能有效地遏制日军的空袭,因此“日本飞机来轰炸时,从容飞来,从容飞去,可以说是畅通无阻,如入无人之境”⑤。为躲避日本飞机的频繁轰炸,居于城内的西南联大教授疏散至城郊的龙头村、司家营、车家壁、黄土坡、王家桥、陈家营、龙院村等处,有的甚至到离昆明市区数十里外的呈贡去居住,就连距昆明60多公里外的宜良也有联大教授的住所。如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沈从文、历史系教授杨荫麟、师范学院查良钊居于呈贡龙街;钱穆(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住在宜良县岩泉寺。其中以迁于昆明城北郊龙头村(又称龙泉镇)的人最多。难怪冯友兰说当时的龙泉镇成了一个文化中心⑥。 ????当时,联大一些研究所也分设于昆明各地。如北大文科研究所设在昆明北郊龙泉外宝台山响应寺,距城20余里;清华文科研究所设在司家营。加之联大刚成立时,校舍散布各处,理学院在大西门外昆华农校,工学院在拓东路,文、法学院在远离昆明的蒙自;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院又不断调整校舍所在地。 ????在日机轰炸的威胁下,联大教授及教学研究机构疏散各处的情况,被时人称为“昆明有多大,西南联大就有多大”。 ????二、为衣食住行奔波的联大教授 ????西南联大成立之初,昆明的物价相当低,教授们普遍感到花费少,生活安定,然而自日本飞机轰炸以来,昆明的物价一路飞升。正如西南联大常委、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所说:“物价初次显著上涨,发生在敌机首次轰炸昆明以后,乡下人不敢进城,菜场中的蔬菜和鱼肉随之减少。店家担心存货的安全,于是提高价格以图弥补可能的损失。若干洋货的禁止进口也影响了同类货物以及有连带关系的土货的价格。煤油禁止进口以后,菜油的价格也随之提高。菜油涨价,猪油也跟着上涨。猪油一涨,猪肉就急起直追。一样东西涨了,别的东西也跟着涨。”⑦1942年,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教授浦江清休假一年后返校,对昆明食物价格的大幅上涨感到不可思议,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此餐共费五百元。当我初来昆明时南丰西餐不过三四元一客,菜多,使人吃不下。今但微饱耳。”⑧ ????物价飞涨,而其时的薪金增长幅度相对较小,这不仅使西南联大教授的生活水平大大降低,而且使得他们中很多人不得不为生计而发愁。就连当时地位与

文档评论(0)

155****8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