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工半耕一个农村社会学的中层概念-南京农业大学学报.PDF

半工半耕一个农村社会学的中层概念-南京农业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半工半耕一个农村社会学的中层概念-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第 16卷 第6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6)               2016年 11月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农村社会发展】 半工半耕:一个农村社会学的中层概念 ———与兼业概念相比较 夏柱智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半工半耕是农村社会学的中层概念,其概念形成有一定的理论渊源,作为描述和解释转型期 农村社会结构的概念,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半工半耕是农村社会学和农业经济学交叉的概念,这 一概念源于对“谁是农民”问题的追问,在具体语境下又源于农户兼业经营的社会学分析,是具有厚 重经验基础的理论概念。 半工半耕揭示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机制和 趋势,在重要的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上均能够形成独特的理论判断,这是兼业概念不能完成的。 从 目前研究的趋势看,半工半耕有望成为社会学本土化的一个基本概念,为认识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 农民阶层和农户生计等问题提供基本框架,有助于推动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半工半耕;兼业;中层概念;农村社会学 - - -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7465(2016)06 0041 08 转型期中国农村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的变革体现为两点:第一是农业生产方式从集体农 业转向家庭承包制,家庭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乡村重回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第二是城市 化背景下农民大规模外出务工经商,改变着农民家计模式和农村社会结构,这属于现代意义的 社会变迁。 本文将阐述这一社会转型背景下当代农民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基本形态特征。 在方 法上,费孝通、黄宗智和贺雪峰等学者提出的“半工半耕”概念是本文的理论基础。 目前学术界 虽然初步提出了这一概念,尚未对这个概念的经验含义及理论价值进行深入研究,这导致当前 “三农”问题的研究陷入诸多歧途。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与农业经济学上的“兼业”概念进行 比较,呈现出“半工半耕”作为描述和解释转型期农村社会结构概念的独特理论价值。 一、关于“农民”的界定问题 当前的学术界,“农民”概念并不作为一个分析概念,“农民是谁”模糊不清,各类研究者均 设定了一套关于“农民”的概念框架。 经过归纳可以发现目前社会学界关于“农民”主要有两个 基本界定,这两个界定是初步的。 其一是传统小农生产者。 这是传统农民的面貌。 卡尔 ·马克思定义为“小块土地所有者”, 由于他们之间缺乏社会分工,形成一个个相互之间孤立的“马铃薯”,“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 - - 收稿日期:2016 04 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间阶层对农村社会治理的作用和参与机制研究”(14CKS037);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阶层分化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研究”(15CKS022) - 作者简介:夏柱智,男,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讲师,博士后研究人员。 E mail:xiaquzhi@ 126. com 4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16卷 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 [1] 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 。 按照农业经济学家弗兰克 ·艾利思的说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