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docxVIP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Page \* MERGEFORMAT 4 在社会中成长 知能演练提升 1.农民辛勤劳动生产粮食,工人努力工作制造产品,科学家用心钻研先进技术……他们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表明(  ) ①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③每个人都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④人们离开社会难以生存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学校为增加同学们的防护知识和认知能力,决定开展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活动。你觉得自己可以参加的有(  ) ①制作预防艾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 ②学校举办的“预防艾滋,关注健康”征文比赛 ③走进艾滋病村,参加长期扶助 ④为艾滋孤儿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演员黄某热心公益事业,无论是雪灾、地震、西南旱灾还是台湾水灾等自然灾害,他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都迅速地捐款捐物。对于黄某的行为,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 A.帮助他人,无私奉献 B.哗众取宠,沽名钓誉 C.身兼数职,不务正业 D.心血来潮,不会长久 4.某校学生在学雷锋活动中,得知学校有个瘫痪学生王春明,家庭很困难,便把自己平时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她。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们体验了助人为乐的乐趣。他们纷纷表示:“帮助他人,自己也很快乐。”关于帮助别人,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强发现有人落水,不顾自己不会游泳,跳入水中抢救落水者 B.考试时,邻桌的同学请求帮助,小娟便将自己的答案偷偷传给他看 C.得知小玲家生活困难,班长未征得她本人同意,就发动全班同学为她捐款 D.每逢星期天,小芳总是为孤寡老人王大娘买米买面 5.随着慈善法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了服务社会的行列中,很多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志愿者,为社会服务。他们的行为(  ) A.是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大事的行为 B.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行为 C.是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亲身实践、锻炼自己的行为 D.是不安分守己、爱出风头的表现 6.某校团委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许多青年团员和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为社会作贡献,亲社会行为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请你回答: (1)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精神? (2)请你就如何开展好这一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7.最近,八年级学生王帆遇到了一系列烦心事,请你帮助他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要求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切实有效),并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1)王帆买了一本有意义的课外书,自己刚看完,同学小吴就提出要借,王帆很犹豫。 (2)王帆正犹豫着,好朋友明明也提出借阅要求,为此明明和小吴发生争执。 (3)星期天上午,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广场清除非法小广告,王帆的作业还没写完,他很犹豫。 ★8.沈阳市皇姑区北行商场门前,一群人围着一个乞讨者议论纷纷。记者走上前去,只见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子跪在地上,神色黯然,但文质彬彬,颇有书生气。“真可怜啊,这孩子没钱念书。”“是啊,为了上学,大热天跪在这里乞讨。”“应该帮帮他!”围观的人群中有人掏出5元、10元,放在这个年轻人面前。记者随即问身边的一个路人:“怎么能肯定他是学生呢?”“应该没错,你看他长得多文静。”…… (1)请你分别对行人和记者的行为进行评价。 (2)假如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 (3)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A 2.D 3.A 4.D 5.B 6.答案 (1)体现了助人为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志愿者精神。 (2)建议:①应该学会谦让,要礼貌待人,为人谦逊。②应该学会分享,真诚帮助他人。③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④搞好社会调查,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⑤从点滴小事做起,立志服务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7.答案 (1)王帆应该将课外书借给同学看。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 (2)劝说两人互相谦让。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谦让。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作业可以放到下午或晚上做。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8.答案 (1)行人热心助人,但防范意识较差,容易上当受骗,使坏人的阴谋得逞。记者防范意识强,有一定的警惕性,但这样做有可能伤害到求助者的自尊心。 (2)①寻求当地民政部门帮助。②拨打110请警察帮助解决。③请新闻媒体帮助,借助社会的力量。(符合题意即可) (3)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有时帮助他人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要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千万不要把帮助当成一种施舍,否则帮助就有可能变成一种伤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