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厚薄粗细
第七章 学前儿童量的认知发展及教育 一、含义 量?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的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如大小、长短、高矮、厚薄、粗细、轻重等, 这些都叫量。 连续量? 连续量是指需要通过测量来明确的量。要想知道连续量的多少, 必须借用测量的工具测量才能得出结果。如物体的长度、重量、容积等。 不连续量? 不连续量是指物体的多少, 是用计数来明确的量。如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把椅子、多少个苹果等。 量的守恒? 物体量的守恒是指物体的量不因外部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如长度守恒、面积守恒、质量守恒、容积守恒等。 量的排序? 排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一定的要求或规定, 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排列的过程。如按照高矮把木棒进行排列、按照大小对苹果进行排队等。 测量? 测量就是把待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测量又分为: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而这个作为标准的量就是测量单位。如长度的测量单位是cm , 重量的测量单位是g 或kg 。 自然测量? 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作为量具(器) 进行直接测量。如用杯子测量有多少杯水, 用小棍测量桌子有多长, 用脚测量房间有多宽等。 二、学前儿童认识量的年龄特点 (一) 2 岁左右 儿童感知物体大小的能力发展较早, 2 岁左右大部分儿童就能对大小不同的物体做出不一样的反应, 一般儿童选择较大的物体, 并且能按照成人的要求和指示选择大小不同的物体。 (二) 3 ~ 4 岁左右 3 ~ 4 岁学前儿童已经能正确区分大小、长短不同的物体, 并且感知物体大小、长短的准确性在提高, 能正确判断远处物体的大小和不同位置物体的大小; 也能对物体大小、长度概念给予积极反应, 能用简单词汇进行表达。如我要吃大的苹果, 这个是长的。 (三) 4 ~ 5 岁左右 随着儿童自身的发展和教育的作用下, 4 ~ 5 岁学前儿童在大小、长度上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表现在: 能区分大小、长短不同的物体, 并能按照物体大小、长短排序; 能从一组物体中找出大小或长短一样的物体, 并能判断是否一样大小或长短; 能认识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粗细等, 并能用相应词汇进行正确的表述。 (四) 5 ~ 6 岁左右 5 ~ 6 岁的学前儿童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对物体大小、长度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理解物体大小、长短的相对性, 具有了初步的守恒能力。 学前儿童认识量的特点 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从绝对到相对、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词语的准确性) 三、认识量的教学 (一)量的排序 排序方式:外部特征排序;按规则排序;物体的量进行排序;按数排序 四种排序能力:正排序---逆排序---传递性---双重性 排序的要求:明确排序方向;明确排序的起始线;明确排序规则 (二)量的守恒 主要方法:运用变式 长度守恒、面积守恒、容积守恒、体积守恒 (三)自然测量 四、教学方法 1.感知操作 比较法:目测比较、触摸觉比较、重叠比较、并放比较、运动觉比较等 发现法:在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在自然环境中寻找、运用记忆表象寻找 2.游戏法:看谁找的有对又快?词汇练习、说反语的口令游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钟小平课后习题答案.doc VIP
- 输电线路三跨的经验分享.ppt VIP
- 电动汽车分布式驱动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docx VIP
- 专题1.4数轴与动点经典题型(四大题型)(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幼儿小蝌蚪找妈妈绘本ppt课件.pptx VIP
- 磷酸铁行业现状.docx VIP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习题答案(2018版).pdf VIP
- 6.1 树立法治观念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pptx VIP
- GB_T 43933-2024 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pdf VIP
- 车牌识别系统软件使用说明8.1软件基本设置.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