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试验指导-农林科技学院.PDF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试验指导-农林科技学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试验指导-农林科技学院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实验指导 韩萍 农林科技学院 2016.3 实验一 (1)地形图的判读 一、目的要求 地形图是用等高线和各种符号把地面上地理要素按比例尺缩小于图上的一 种地图。地形图是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最基本的资料,其判读又是土壤调查的基本 技能。善于判读和应用地形图,掌握调查区地理情况,对预判土壤形成、布设土 壤剖面点、拟定调查路线、勾绘土壤界线和整理调查资料等均有重要帮助。所以 首先要熟悉使用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其次能在地形图上认识地形和各种地 形景观,初步掌握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技能。 二、仪器物品 1:50000地形图 (或类似比例尺地形图)、罗盘、三角尺、分规、坐标纸、 铅笔、橡皮。 三、内容与方法 (一)判读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图名、图号、比例尺、方位、等高线、图式、 出版单位和日期等。 (二)细部判读 1.测定距离:制订调查计划,常需得知两点间距离。即直尺在图上量得两点 间距离,再根据该图比例尺即可求得实地距离。 2.判定高度:确定某点的高度是判读地形和描述土壤形成条件所必需的。其 方法:若所求之点K恰在等高线上,则其标高既为该点的高度;若所求之点K 不在等高线上,则要按比例求出。如图1所示:设K位于X和Y两等高线之间, X至Y 的图上距离为d,KY为d,等高距为h,求K、Y 间的高差i。 1 ∵△XYX∽△KYK 1 1 ∴i:h d :d 1 求出i值后,与已知Y等高线标高相加即得K高程。 3.判定坡度:地面坡度大小影响土壤利用改良方式与侵蚀的发展,也是判读 地图形和描述成土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判定方法有二: (1)坡度尺法:先用圆规的两脚定出两点间的距离,再使圆规的一脚置于 图上坡度尺的底线上,移动圆规使另一脚恰逢曲线为止,读出相应的坡度数即可。 (2)计算法:如图1所示:若求X、Y两点间坡度,可由两点的高差 (即等 高距)与水平距离d的正切求之:tanδh/D ;δarctan(h/D) 4.判读地貌类型:地形图上等高线均为连续闭合的曲线,同一等高线上任何 一点的高度相等。等高线排列特点与疏密变化,反映了不同的地貌。土壤调查中 常要通过分析等高线的排列来判读地貌类型,作为研究土壤分布规律的一个重要 方面。 (1)等高线的种类 a.首曲线(基本等高线):按相应比例尺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所测绘的等高线, 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 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因比例尺而异。见下表。 比例尺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0万 等高距 (米) 2.5 5.0 10.0 20.0 40.0 b.计曲线 (加粗等高线):从高程起算面起算的等高线,每隔四条首曲线加 粗描绘。 c.间曲线 (半等距离等高线):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用以显示 首曲线不能显示的地貌。 d.助曲线 (辅助等高线):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用以显示间曲 线还不能显示的重要微地貌。 间曲线和助曲线只在局部范围内使用,可以不闭合。 e.示坡线:指示斜坡的方向线,其一端垂直于等高线,方向朝下。一般是对 独立山顶、鞍部及斜坡方向不易判别的地方和凹地的最高、最低的一条等高线上 绘出示坡线。 (2)地貌的基本形态及其等高线表示形式: a.山顶:每一山体的最高部位。等高线排列是内部高度大于外部,按其外表 形态可分为尖顶——其最高一条等高线园形最小,顶部等高线较密;园顶——顶 部等高线稀疏,最高一条等高线较浑园;平顶——顶部等高线呈较宽阔的空白, 山顶以下等高线骤然突密。 (图3) b.山脊:指从山顶至山脚的凸起部分,其最高部位的连线叫分水线即分水岭。 等高线向分水岭降低的方向凸出,往往与山脊线正交。山脊两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