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炼钢过程中.PPT

  1. 1、本文档共1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炼钢过程中

第二章 炼钢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钢液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熔渣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三节 硅、锰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第四节 碳的氧化反应 第五节 钢液的脱硫 第六节 钢液的脱磷 第七节 钢液的去气 、去夹杂 第一节 钢液的物理性质 一、钢的密度 单位体积钢液所具有的质量,常用符号ρ表示,单位通常用kg/m3。影响钢液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钢液的化学成分。 总的来讲,温度升高,钢液密度降低,原因在于原子间距增大。固体纯铁密度为7880kg/m3,1550℃时液态的密度为7040kg/m3,钢的变化与纯铁类似。 钢液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ρ=8523-0.8358(T+273) 成分对钢液密度的影响: ρ1600℃=ρ01600℃-210[%C]-164[%Al]- 60[%Si]-550[%Cr]-7.5[%Mn] + 43[%W]+6[%Ni] 二、钢的熔点 指钢完全转变成均一液体状态时的温度,或是冷凝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钢的熔点是确定冶炼和浇铸温度的重要参数,纯铁的熔点约为1538℃,当某元素溶入后,纯铁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铁的熔点就降低。降低的程度取决于加入元素的浓度、原子量和凝固时该元素在熔体与析出的固体之间的分配。 各元素使纯铁熔点的降低可表示为: Mi为溶质元素i的原子量; [%i]液为元素i在液态铁中的质量百分数; K为分配系数,而K=[%i]固/[%i]液,(1-K)则 称为偏析系数。 计算钢的熔点经验式: T熔=1538-90[%C]-28[%P]-40[%S]-17[%Ti]- 6.2[%Si]-2.6[%Cu]-1.7[%Mn]-2.9[%Ni]- 5.1[%Al]-1.3[%V]-1.5[%Mo]-1.8[%Cr] -1.7[%Co]-1.0[%W]-1300[%H]-90[%N]- 100[%B]-65[%O]-5[%Cl]-14[%As] 或 T熔=1536-78[%C]-7.6[%Si]-4.9[%Mn]- 34[%P]-30[%S]-5.0[%Cu] -3.1[%Ni]- 1.3[%Cr]-3.6[%Al]-2.0[%Mo]-2.0[%V] -18[%Ti] 三、钢液的黏度 黏度是钢液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对冶炼温度参数的制定、元素的扩散、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和气体的去除以及钢的凝固结晶都有很大影响。 黏度是指各种不同速度运动的液体各层之间所产生的内摩擦力。通常将内摩擦系数或黏度系数称为黏度。 黏度表示形式 动力黏度,用符号μ表示;单位为Pa?s (N?s/m2,1泊=0.1Pa?s); 运动黏度,常用符号ν表示,即: m2/s 钢液的黏度比正常熔渣的要小得多,1600℃时其值在0.002~0.003Pa?s; 纯铁液1600℃时黏度为0.0005Pa?s。 温度高于液相线50℃时,碳含量对钢液黏度的影响 当[%C]0.15时,黏度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钢的密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当0.15≤[%C]<0.40时,黏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此时钢液中同时存在δ-Fe和γ-Fe两种结构,密度是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钢液中生成的Fe3C体积较大; 当[%C]≥0.40时,钢液的结构近似于γ-Fe排列,钢液密度下降,钢的熔点也下降,故钢液的黏度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继续下降。 Si、Mn、Ni使钢的熔点降低,Si、Mn、Ni含量增加,钢液黏度降低,尤其含量很高时,降低更显著。 但Ti、W、V、Mo、Cr含量增加则使钢液的黏度增加,这些元素易生成高熔点、体积大的各种碳化物。 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增加,钢液黏度增加,流动性变差。 初期脱氧产物生成,夹杂物含量高,黏度增大,夹杂物不断上浮或形成低熔点夹杂物,黏度又下降。脱氧不良,钢液流动性一般不好。 常用流动性来表示钢液的黏稠状况,黏度的倒数即为流体的流动性。 四、钢液的表面张力 钢液因原子或分子间距非常小,其间的吸引力较强,而且钢液表面层和内部所引起的这种吸引力的变化是不同的。 内部每一质点所受到的吸引力的合力等于零,质点保持平衡状态; 而表面层质点受内部质点的吸引力大于气体分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