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地理》2019年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课件:13欧洲西部——德国、法国 .ppt

《精英地理》2019年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课件:13欧洲西部——德国、法国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丹麦风电占总发电量的20%。该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西风强盛      B.极地东风强盛 C.飓风登陆频繁 D.季风环流强盛 解析:丹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答案:A 2.影响丹麦农业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解析:丹麦南部纬度较低,热量较高,适宜发展种植业;北部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适宜发展畜牧业。因此影响丹麦农业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答案:B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阿尔卑斯山位于(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解析:根据板块学说,阿尔卑斯山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选A。 答案:A 4.“冰川快车”开通运营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寒冷 B.人口分布 C.矿产分布 D.产业发展 解析:“冰川快车”开通运营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滑雪胜地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开通有了需求,刺激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气候寒冷是自然条件,这里人口少,也不因为矿产分布而开通,选D。 答案:D 5.“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术的优点有(  ) ①提高上行爬坡性能 ②减缓下行速度,保证安全 ③提高列车运行速度 ④缩短在陡坡段盘山展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陡坡路段冰滑难行,“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术可以提高上行爬坡性能、减缓下行速度,保证安全,减少在陡坡段盘山展线,但不会提高列车运行速度,选D。 答案:D 答案:(1)主要类型:亚寒带针叶林。 国家:俄罗斯、挪威、瑞典、加拿大等国。 (2)气候比较湿润,降水较多,地表水较多;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地下有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排水不畅。 (3)分布特点:木材加工区分布不均,多分布在中部及南部;铁路沿线加工区更密集。 原因:该国纬度高,北方更为寒冷,人口少,生产活动较少;铁路沿线交通方便,利于木材加工区的原料及产品运输。 (4)森林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注重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纸品种类多、品质高;生产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全球化跨国经营,以寻求最佳区位(或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1.德国——欧洲经济的领头羊 德国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南北两地农业有较大的差异。波德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较贫瘠,夏季温和,冬季阴冷,日照时间少,不太适合发展种植业,这里主要利用草场发展畜牧业;南部的高原山地,日照时间长,河谷地区土壤肥沃,盛产葡萄、烟草、啤酒花和水果,河谷两侧的山地则为森林和高山牧场。 2 德国、法国 德国是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经济实力雄居欧洲之首,有欧洲的“火车头”之称。德国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发达的科技基础上的。位于德国西部的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主体部分位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沿岸。鲁尔区是以采煤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这里煤炭资源丰富,煤质好、煤种全。本区有便利的水陆运输和充足的水源,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流经本区,且有运河相连,河网密布,各港口都可以通达荷兰鹿特丹港,便利的水陆交通使鲁尔区可以从外国大量进口铁矿砂,也可以把工业产品运往国内其他地区或出口国外。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使这里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区占全国面积的1.3%,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1%,人口密度高达1 500多人每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区内城市密集,工厂、住宅与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群。 二十世纪50年代后,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竞争,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钢铁生产和出口国越来越多,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塑料等钢铁替代品的广泛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德国鲁尔区的钢铁工业陷入困境;新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对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形成很大冲击;本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这些导致了鲁尔区的衰退。 德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埃森、杜伊斯堡等大城市的工业和人口,部分工厂迁出核心区,甚至在荷兰海边建立炼铁厂,再把炼出的生铁运到鲁尔区炼钢和轧材;⑨拓展和完善交通网,在原有交通网络基础上,发展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④加强科学技术发展,先后建立了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排放,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环境逐步改善。这些针对性措施使鲁尔区又恢复了生机,使之成为煤炭、钢铁、电力、化工、建材、机械制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扶摇直上九万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