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年金墅古街—品亮味姑苏之32
千 年 金 墅 古 街——品味姑苏之32 图·文作者:苏州 晨光 2012. 5. 30. E-mail文化传播网 千年金墅古街——品味姑苏之32 1969-6-9发生在金墅老街上的惊天大事惊动了所有的人。顾家兄弟俩为了争夺外婆家的财产争吵不休,弟媳稽氏卷入争斗,后来稽氏与大伯一路争吵直到金墅桥上,那座桥是修于50年代的一顶全木桥,桥面上有亭子。争吵开始的时间大概在那天下午4-5点钟光景。争吵在农村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大人一般还在田里干活,只是村里、街上的孩子们像看戏那样拥挤在亭子桥上。争吵越来越厉害,围观的孩子夹杂着几个大人,拥挤得桥面水泄不通。接近六点钟的时候这座并不是很坚固的木桥终于不堪忍受上百人的重负,突然发出一声巨响,整座桥塌陷到河中。落水的人黑压压的一片,据目击者回忆,至少在上百人。很多人被救上了岸,但还是有24个半人因而溺水身亡,因为死者中有一名是孕妇。那几天金墅街上到处是哀悼声,哭声震天,撼动人心。死者据说除了4、5个是大人外,全部是十来岁的孩子,有的人家里一下子就死去2个。那位争吵不休的弟媳稽氏也当场死于此事故中。 金墅镇在哪里啊?可能很多苏州市民并不熟悉。当然上述的故事就更不为人知了,如果是换到现在网络时代,溺死24人的事件不需要一个小时肯定家喻户晓。金墅镇在通安西,靠近太湖边,在明代初年就已经形成了一个集镇。明清时代金墅镇比起周边的东渚、望亭、通安都要热闹得多,建镇年代也久远得多。(此页点击翻页) 据老人们回忆说,金墅是一条有千年之久的古镇街道。这句话是否确凿,且不去管它。但古镇上倒是出过几户大户人家,做过官,子孙众多直到现在。从西往东依次为孙家、刘家、秦家、沈家沿着金墅港上塘一字排开。如今我走进素称有千年历史的金墅街,看到了全长800多米的石砌古街道。虽然现在的居民已经陆续迁往新镇新街,老街上除了一些老人就是外地来此的租户,但过去的繁华依然留下了痕迹。 金墅桥已经是1969年坍塌后建造的水泥桥,桥的正北面就是秦家老屋,走进老屋还可以看到高大的院墙,里面的二层楼房,窗格都是古式古香万字形的窗棂,还有雕花的扁作梁。听老人们说,这是文物调查中发现之后特意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也算是金墅老街古建筑的幸运了。西边孙家老屋原本是一家中药店,虽然还在,却常年没有人住铁将军把门,我无法走进去。从外面看三开间的药店基本上保留了原样,只是东头一间开着门,有一些镇上的老人坐在那些破椅破条凳上喝茶聊天。这些老人告诉我,这楼上就是过去堆放药品的仓库,如今房屋破烂只等政府拆迁或者维修了。还有的刘家和沈家大户人家已经不见了老屋,原来的地基上已经早已建起了水泥结构的房屋。说起古街有上千年历史,但也拿不出什么证据。只能说与清代才兴盛起来的通安镇相比,金墅建镇至少要早300多年。 金墅镇西临太湖,明代开始置镇建制,属长洲县四都四图。那时有千总(驻守营兵领兵官职,清代为绿营统兵官)驻防在镇上,防范于太湖盗匪。到了清代有了通安镇,两个镇分别为基层政权所在地。(此页点击翻页) 民国时期曾设立吴县金墅区,金墅镇为区、镇公所所在地。民国16年(1927)金墅镇遭到湖匪洗劫后,大户人家逐渐搬走,集镇才趋于衰落。解放初还是金墅乡政府驻地,到了1957年撤区并乡,金墅才不甘心的降级被并入通安。两个镇的居民合为一个居民委员会,驻地搬到了通安镇窑弄。 如果说金墅古镇老街有上千年的历史,还缺乏足够的证据的话,那么镇西稍的莲花寺建于唐神龙二年(706),却有确凿的历史可以证明。也就是说寺院已经有了1300多年历史。当初莲花寺规模甚大,据传寺内建筑有5048间之多。明代文震孟《重修莲花寺大佛殿纪略》云:“茂苑西,镇名金墅,有寺曰莲华,系先朝里人刘文隆舍宅为寺,以井观青莲而得名。”既然刘文隆能够舍宅为寺,至少可以证明1300多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了刘氏家族,而且此地还有十分普遍的宗教活动。因此金墅老街即使没有千年镇史,至少人鼎兴旺、历史悠久、文化昌明。说起莲花寺,就必说金墅镇延续千年的风俗“轧莲花”。每年的阴历七月三十是金墅镇一年一度的“轧莲花”庙会节,到了那天四乡八镇的人都会涌向金墅镇莲花寺。庙会的起源流传着一段十分诡异的故事。 这一民间传说记载于苏州通安志。说是很久以前莲花寺内有一大池塘,池塘里藏匿着一条专门吞噬人畜的蛇妖。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隐藏在池中的蛇精,吐出长长的红舌伸在水面上,缠绕成一朵莲花的形状,说是千年大蛇吐莲花,引诱着愚昧无知的善男信女坐莲花升天,跻身极乐。(此页点击翻页) 待人坐稳在“莲花”上,“花瓣”慢慢卷拢,把活生生的人卷噬入肚,葬身蛇腹。善良的人们不识其中奥妙,反而将“坐莲花”、“登仙界”的影响越传越广,要求坐莲花的人越来越多,即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