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典型病案】 邵某,男,52岁。1998年5月5日初诊。患者1个多月前,因劳累后突然出现发冷发热,午后热甚,体温在37.6℃~39.1℃之间,同时伴有咳嗽,痰少。数天后又增痰中带血,甚至咯血,量时多时少,色红或紫红。当地医生给子抗炎、止血治疗后,症状不减,又增胸胁胀痛,口苦恶心,纳谷减退,小便色黄,大便偏干,夜寐不安,情绪急躁,经某医院多项检查后,诊断为肺曲菌病。又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效。舌质偏红、苔白腻中微黄,脉弦滑。 证属湿热郁于少阳,胆胃不和,气郁化火.,灼伤血络。治拟清泄湿热,泻火安络。蒿芩清胆汤加减:陈青蒿、黛蛤散(包)各15g,炒黄芩、淡竹茹、半夏、陈皮、茯苓、焦山桅、蒸百部各10g,全瓜蒌、侧柏叶各12g,清炙草5g。5剂后发冷发热、咳嗽、咯血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续服5剂后精神转佳,体温正常4天,除时有阵发性干咳外,余症均除。湿热己清,郁火己平,但肺阴受损,以润肺止咳、补脾益肺之剂调治3月面愈。[席连琴. 蒿芩清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浙江中医杂志.2002,18(4):151] 达 原 饮 《温疫论》 【组成】槟榔二钱(6g) 厚朴一钱(3g) 草果仁五分(1.5g) 知母一钱(3g) 芍药一钱(3g) 黄芩一钱(3g) 甘草五分(1.5g) 【方歌】达原槟榔芍草果, 知母黄芩草厚朴, 辛香燥烈开膜原, 燥湿清热化秽浊。 【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 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白厚如积粉,脉弦滑。 【方解】 【配伍特点】一是全方辛香燥烈,气味雄厚,直达膜原,辟秽化浊;二是组方中燥润相济,在行气宣达、燥湿化浊中注意护阴,避免温燥伤津。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瘟疫初起或疟疾,邪伏膜原的常用方。临床以憎寒壮热、舌红苔垢腻如积粉为辨证要点。 【典型病案】刘某,男,18岁。于2005年8月14日就诊。患者就诊前40天行肛肠瘘手术,当时仅感每天下午发热,体温37.6℃左右,头晕,余无不适,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9 × 109/ L,中性粒细胞分叶:0.80%。住院期间一直应用抗生素药物静滴治疗,疗效不佳,追问病史,发热定时己20多天,日晡较甚,且伴头晕,而色晦暗,身体赢弱。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此为湿热毒邪,阻遏膜原,遂停止应用所有抗生素,拟达原饮处方:槟榔15g,柴胡20g,知母15g,厚朴、草果仁、黄芩各15g,大黄5g(后下),6剂,每日1剂,水煎服。1周后体温即逐渐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白细胞:7.2×109/ L,中性粒细胞分叶:0.65 %。[王丹妮. 达原饮加减治疗低热验案举隅. 长春中医学 院学报.2006,22(1):26] 第二节 调和肝脾 1.适应证:适用于肝脾不和的病证。症见脘腹胸胁胀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腹痛泄泻,手足不温等。 2.组方特点:常用疏肝理气药如柴胡、枳壳、陈皮等,与健脾药如白术、茯苓、甘草等配伍组方。 四 逆 散 《伤寒论》 【组方】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各十分(各6g) 【方歌】四逆散中有白芍,柴胡枳实炙甘草, 疏肝理脾治阳郁,气血调和四逆消。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滞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方解】 本方证系外邪传经入里,气机郁滞,阳气内郁,不达于四末所致。和少阴病中论述的四肢厥证,畏寒蜷卧,神衰欲寐,下利清谷的四逆汤不同。李中梓“此证岁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惟气不宣通,是以逆冷。肝郁脾滞,气不宣通,则清浊升降失常,或水道失于通调,甚至累及心肺。所以本方证的关键是肝脾气滞,阳郁不伸。 【配伍特点】一是肝脾同治,气血并调;二是散收结合,疏肝柔肝;三是升降同施,升清降浊。 1.使用要点: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舒肝理脾基础方。临床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屑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 2.加减举例: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淡渗利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散寒、木香、干姜;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泄内热;胁痛明显,可加郁金、川楝子、青皮,元胡以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