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病毒 肢节动物媒介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 肠道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脊灰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狂犬病病毒 HIV病毒 麻疹和腮腺炎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HIV还可引起病毒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和头痛,可伴有脑膜刺激征 意识障碍和精神障碍明显。昏睡,人格改变,认知功能下降,癫痫发作;定向障碍 行为紊乱,精神混乱,谵妄,木僵或昏迷 抽搐,缄默,轻偏瘫 临床表现 腱反射不对称,病理反射出现,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和肌阵挛,眼球震颤,眼肌麻痹和面瘫等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 出现截瘫/四肢瘫,长传导束受损体征和感觉平面时,提示脊髓亦受累 诊断要点 血常规、生化等常规检查无特异性表现 脑脊液检查: 腰穿压力增高 白细胞正常,以淋巴或单核细胞为主 蛋白增高,但糖、氯化物水平正常 血清学抗体检测 影像学检查 鉴别诊断 与感染后脑炎鉴别 脑炎前2周左右常有脑炎以外的其它感染 体温可正常 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核磁:损伤部位白质的脱髓鞘改变 且范围较广 单疱脑炎的特点 病机:HSV-1经呼吸道传染,多数人感染后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内,少数人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活化,经三叉神经或其他神经轴突入脑,发生脑炎 病理:呈非对称的弥漫性全脑炎症,特别是颞叶、额叶呈广泛的神经细胞严重坏死,伴有弥漫性肿胀、软化、出血。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单疱脑炎的特点 脑脊液检查:轻微炎症改变,可为血性或黄色,脑脊液中检出病毒或特异性抗体IgM可以确定诊断 头颅影像检查:颞叶、额叶脑组织肿胀、坏死而呈低密度改变并有占位效应。CT扫描多在发病6天后出现上述改变,头颅MRI较CT可提前1~2天 巨细胞病毒脑炎 病机:隐性感染期不发病,免疫功能下降时CMV被激活,则进行性侵犯机体各个部位 病理:受染细胞形成巨细胞,核中央有嗜酸性包涵体。CMV感染后,引起脑组织水肿、软化和出血,星状细胞增多、脑积水、脑室周围钙化、硬脑膜结节化和血管周围炎症浸润 巨细胞病毒脑炎 可伴有视网膜脉络膜炎 血清学检查:CMV特异性抗体IgM,有早期诊断意义 巨细胞包涵体检查:尿沉渣、唾液、脑脊液中找到特征性含核内包涵体的巨细胞有助于诊断 PCR方法从患者体液或组织中检出CMV抗原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 无特效治疗,对症处理 维持营养,水盐电解质平衡和维持氧合作用 降温、降颅压、止抽、癫痫发作需用抗癫痫药控制 皮质激素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磷钾酸钠 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忒菌脑膜脑炎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忒菌脑膜脑炎 兼性厌氧的革兰阳性 短杆菌;细胞内寄生的条件致病菌 居常见致病菌的第五位,社区获得性脑膜脑炎病原菌的第三位,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是最主要的易 患因素,好发于新生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发病机制:主要通过奶制品、肉类食品、生食蔬菜等污染的食物感染;被摄入的细菌可突破小肠粘膜屏障入血,若机体 免疫系统不能将之有效清除,则可形成败血症,突破血脑屏障 脑膜脑炎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忒菌脑膜炎 临床特点: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共济失调等,部分病人有神志改变,重者有抽搐、昏迷 临床症状体征类似于结脑、病脑 化验: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CSF:白细胞数0.1—1.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多,而糖含量降低者仅有40%。少数病人脑脊液清亮,白细胞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CSF涂片阳性率低,培养为阳性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忒菌脑膜炎 治疗 氨苄西林与青霉素疗效最佳,联合氨基糖苷类对本菌常呈协同作用;红霉素、氯霉素等亦有效,对三代头孢菌素多不 敏感 脑膜脑炎疗程3周以上,脑脓肿的疗程应超过6周 李斯特菌治疗延误及严重新生儿败血症或脑炎病人常导致治疗失败 治愈标准:停用抗生素1个月后无临床症状复发 脑脊液细胞学正常且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1180例结脑,诊断出粟粒型肺结核者占44.2% 152例结脑病理解剖,发现有全身其他脏器结核病者143例(94%);合并肺结核者142例(93.4%);合并肝脾粟粒结核约占62%,肾粟粒结核41%,肠及肠系膜淋巴结核约占24% 结核性脑膜炎 病机:多为全身性粟粒结核病的一部分,由于结核菌血行播散或脑部结核瘤溃入蜘蛛膜下腔而至 病理:脑膜弥漫充血,尤以脑底部病变为最明显 延髓、桥脑、脚间池、视神经交叉及大脑外侧裂等处的蛛网膜下腔内积存较多的浓稠胶样渗出物,呈灰白色乃至灰绿色混浊状态。浓稠渗出物及水肿包围挤压颅神经可引起颅神经损害。炎症可波及脑干、脊髓及神经根。脑部血管周围有浆细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