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理论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立铣床受热变形形态 立式平面磨床: 主轴承和主电机的发热传到立柱,使立柱内侧温度高于外侧,因而引起立柱的弯曲变形。 * 五、 减小热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 1、减少热源发热和隔离热源 减少切削热和磨削热,粗、精加工分开。 充分冷却和强制冷却。 分离热源。对不能分离的摩擦热源,尽量采取措施,改善其摩擦特性,减少发热。 采用隔热材料将发热部件和机床大件隔离开来 * 例1:磨床油箱置于床身内,其发热使导轨中凹 解决:导轨下加回油槽 平面磨床补偿油沟 2、均衡温度场,使机床各部分温升差降低 * 例2:立式平面磨床立柱前壁温度高,产生后倾。 解决:采用热空气加热立柱后壁(图4-41)。 均衡立柱前后壁温度场 * 热对称结构 变速箱中将轴、轴承、齿轮等对称布置,可使箱壁温升均匀,箱体变形减少。 热补偿结构 双端面磨床主轴热补偿 1—主轴 2—壳体 3—过渡套筒 热伸长方向 3、采用合理机床结构及装配基准 * 合理选择装配基准 支承距影响热变形 L1 L2 车床主轴箱定位面位置对热变形的影响 * 4、加速达到热平衡 高速空运转 人为加热 5、控制环境温度 恒温 * * * * * * * * * * * * * * * * * * * * 连接表面接触变形 —— 其大小与接触面压强有关 零件表面摩擦力的影响 结合面间隙 组成件的实体刚度 —— 受力产生拉伸、压缩、弯曲变形;特别是薄弱件(楔条、轴套等)影响较大 施力方向的影响,测试时只模拟Fy,实际上加工过程中,Fx,Fy,Fz同时作用。 2、影响机床部件刚度因素 * 五、 减小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措施 合理的结构设计: 设计工艺装备时,尽量减少连接面数目,注意刚度的匹配,防止局部低刚度环节出现,设计基础件、支承件时,合理设计零部件结构和截面形状。 提高连接表面接触刚度 提高机床部件中零件接合表面的接触质量 给机床部件预加载荷 提高工件定位基准的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采用辅助支承(中心架,跟刀架,镗杆支承等) 1、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 采用合理装夹和加工方式 支座零件不同安装方法 2、减小载荷及其变化 * 六、 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 1、内应力 定义: 外部作用力去除后工件内存留的应力 特点: 具有内应力的零件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它内部的组织有强烈的倾向要恢复到一个稳定的没有应力的状态,即使在常温下,零件也会不断的缓慢地进行这种变化,直到残余应力安全松弛为主,在这一过程中,零件将会翘曲变形,原有的加工精度会逐渐丧失。 来源:冷、热加工。 * 2、毛坯制造和热处理产生的残余应力 原因: 在铸、锻、焊、热处理等加工过程中,由于各部分冷热收缩不均匀,以及金相组织的体积变化,使毛坯内部产生相当大的残余应力。 例1: 下图表示一个内外壁厚相差较大的铸件,浇注后,冷却过程如下: 壁A、C较薄,散热容易,冷却快。壁B冷却慢,当A、C从塑性状态冷却到弹性状态时,B还处于塑性状态,这时A、C收缩时B不起阻挡变形的作用,铸件内部不会产生内应力。 * 当B冷却到弹性状态时,A、C的温度已经降低很多,收缩速度很慢,但B收缩快,所以收到A、C的阻碍,壁B受拉应力,A、C受压应力,以保持平衡。 在C上开一小口,C上压应力消失,在A、B内应力作用力,内应力重新分布,达到平衡,工件翘曲。 * 例2: 机床床身铸件,为提高导轨面的耐磨性,采用局部激冷的工艺使他冷却更快一些,这样可以获得高的硬度,但铸件内应力更大,导轨表面 经粗加工刨去一层,引起内应力重新分布,产生弯曲变形,新平衡过程需较长时间,导轨精加工后除去大部分变形,但内部还在变化,合格的导轨面丧失原有的精度。 * 3、冷校直带来的残余应力 冷校直方法:在细长轴原有变形的相反方向上加力F,使工件向相反方向弯曲,产生塑性变形,达到校直的目的 细长轴弯曲原因,经轧制的材料存在内应力,经车削后,此内应力重新分布产生弯曲。 冷校直方法 F * 冷校直后应力分析: 压 拉 加载 压 压 拉 拉 卸载 冷校直引起的残余应力 当F作用上应力分布如图 轴心线一上产生压应力(—) 轴心线以下产生拉应力(+) 当F去除后,变形回复 内外金属相互牵引、应力重新分布 原压应力位置外层为拉应力,原拉应力位置外层为压应力 解决办法: 粗棒料多次车削及时效处理。 采用热校直。 * 切削加工带来的残余应力 4、减小残余应力措施 “时效处理” 设计合理零件结构,提高零件刚性,使壁厚均匀 合理安排工艺过程粗、精加工分开 避免冷校直 *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加工中的热现象: 一上班,空

文档评论(0)

zyg_29301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