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数量指标 10个植被型组 10个植被型组为:针叶林、阔叶林、灌草和灌草丛、草原和稀树杆草原、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冻原、高山稀树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29个植被型 29个植被型为: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暖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绿林、红树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稀树干草原、荒漠、肉质刺灌丛、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群丛的命名方法 ?群丛的命名方法:凡是已确定的群丛应正式命名,我国习惯于采用联名法,即将各个层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和生态指示种的学名按顺序排列。在前面冠以Ass.(Association的缩写),不同层之间的优势种以“-”相联。如Ass.Larix gmelini-Rhododendron dahurica-Phyrola incarnata(即兴安落叶松-杜鹃-红花鹿蹄草群丛)。从该名称可知,该群丛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是兴安落叶松、杜鹃和红花鹿蹄草。 ?如果某一层具共优种,这时用“+”相连。 如Ass.Larix gmelini-Rhododendron dahurica-Phyrola incarnata+Carex sp。 当最上层的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而是伴生种或景观植物,这时用“<”来表示层间关系(或用“‖”或“()”)。 如Ass.Caragana microphylla<(或‖)Stipa grandis-Cleistogenes squarrasa-Artemisia frigida 或 Ass.(Caragana microphylla)-Stipa grandis-Cieistogenes squarrasa。 在对草本植物群落的命名时,我们习惯上用“+”来联接各亚层的优势种,而不用“-”。如Ass.Caragana micropghlla<Stipa grandis+Cleistogenes squarrasa+Artemisia frigida。 群丛的命名方法(续) 影响植物群落的综合因素 1.气候条件 2.土壤条件 3.地形条件 4.生物条件 5.人类的影响 森林群落增加降雨量的原因 大面积的森林群落对其周围地区是具有增加降雨量的可能性。从理论上来看,有如下几个原因: 1.森林—上空的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有利于凝结。 2.森林上空的下层气压较低,而上层的气压较高促进雨点降落。 3.森林中树木大量的放电可引起云块的放电使空气电解,促进水气的凝结。 4.森林上空气流的涡动较盛,当气流在行程中遇到森林的阻碍时就上升,沿凹凸不平的森林顶部流动,形成许多涡旋,促进空气的强烈交流,增加水气的凝结。 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理论试验表明,结构比较稀疏的透风林带才有最大的防风效力 风通过林带的情况 (仿袁嘉祖:冀西沙漠防护林带的气象效果) A透风林带 B紧密林带 营造防风林带的设计 群落演替的类型 1.季节变化——随着季节曲变化在间一地段上的植物种类等也可随之变动。 2.年代变化——这是由于不同年代的气候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植物群落的变化,例如在草原上,特别干早的年代里,草原上某些植物种消失了,某些植物种比平常的年代更多了。 3.演替——这是指在同一个地段上,有先后顺序性的不同植物群落出现,也就是说由地上所形成的一种群落,仍有可能为别种群落所代替,这种情况是时常可以看到的。例如,在福建马尾松林是要发展到常绿阔叶树林的。 群落演替的类型(续) 4.总更替——这是一个植物大区域内的群落,受到地史气候等大变化所发生的各种群落的总变化。这种变化和演替比较起来,不仅是范围很大(面积),而且所有各种群落都同时变化。根据这种理由,雅鲁森科又把演替称为“部分更替”。 5.群落的进化——这是指群落的发生,也就是一种类型的群落它是怎样从另一种类型的群落进化来的。例如草原是第三纪第四纪才形成的;热带的雨林是最古老的群落,灌木、草本等多种群落是由它进化来的。 裸地形成的因素 原生裸地——裸地是初次形成的,如新生成的岛屿、沙丘等这叫原生裸地。这种裸地还没有植物的生长,当然也没植物对生境的反应。 次生裸地——有一种裸地是历来有植物群落的,但由于某种原因,原来的群落被破坏了,因而成为裸地,比如泛滥地、火烧地等,这种裸地叫次生裸地。 次生裸地上不仅有土壤,而且土壤还可能相当良好,甚至土壤中有相当多的植物繁殖体。克来门茨等,在裸地的形成问题上做过详细的概括,根据裸地生成的动力作如下分类: (一)地形因素(二)气候因素(三)生物因素 (四)人为因素 群落的形成过程 群落的形成过程,可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 1、开敞或先锋群落阶段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2T 4659.3-2024 医院公共卫生工作规范 第3部分:传染病防治.docx VIP
- CAMDS中文使用手册.pptx VIP
- 铁工电202185号国铁集团关于加强涉铁工程管理的指导意见.pdf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课件.pptx VIP
- 宝石F钻井泥浆泵说明书及图.doc VIP
- 2025宫颈环扎术的护理.pptx VIP
- 人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级《图片记录瞬间》教学PPT课件.pptx VIP
- EMERSON艾默生 Manual Mounting a DVC6020 DVC6020 Digital Valve Controllers on Fisher Type 585 and 585R Size 100 Actuators, 2 to 3 Inch Travel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AQ 3058-2023 内浮顶储罐检修安全规范.docx VIP
- eHR系统测试打分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