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62-2002-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pdfVIP

《GBZ62-2002-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13.100 C60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62 -2002 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Ulcers 2002-04-08 发布 2002-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的第4.1 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 GB16382-1996 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职业性皮肤溃疡是职业性皮肤病中一种特殊的皮肤病类型,虽然发病率不高,但这种溃 疡很难愈合。如不脱离生产环境,则可拖延数月才愈,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为保护接触者 的健康,有效地防治职业性皮肤病,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负责起 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GBZ62-2002 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 职业性皮肤溃疡是指生产劳动中直接接触某些铬、铍、砷等化合物所致形态较特异、 典型的呈鸟眼状、病程较慢性的皮肤溃疡,如铬溃疡(铬疮)、铍溃疡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皮肤溃疡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铬、铍、砷等化合物所致特异性皮肤溃疡的诊断及处理,不 适用于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烧伤、冻伤等病所致或其他继于血运障碍所致皮肤溃疡的诊 断及处理。 2 诊断原则 根据明确的职业接触史、特殊的皮肤表现,结合作业环境劳动卫生调查资料,排除其 他类似的皮肤损害,方可诊断。 3 诊断标准 皮损初起多为局限性水肿性红斑或丘疹,继之中心演变成淡灰色或灰褐色坏死,并于数 天内破溃,绕以红晕。而后溃疡四周逐渐高出皮面。典型的溃疡多呈圆形,直径约 2~5 mm, 表面常有少量分泌物,或覆以灰黑色痂,周边为宽 2~4mm 的质地坚实的暗红色堤岸状隆 起,使整个皮损状似鸟眼。恢复过程中炎症逐渐消退,溃疡变浅、缩小、愈合,最后堤岸状 隆起逐渐变平,遗留轻度萎缩性疤痕。 如继续接触,溃疡难以愈合,病程可长达数月乃至年余。 溃疡可有轻度压痛;疼痛一般不明显,但可于接触强刺激物后加重。 4 处理原则 4.1 治疗原则 及时清除皮肤上残留的致病物;清洁创面,对症治疗。 4.2 其他处理 职业性皮肤溃疡一般不影响劳动力。在加强防护的情况下,可继续从事原工作。 5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见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 职业性皮肤溃疡的常见致病物有铬酐、铬酸、铬酸盐、重铬酸盐等六价铬化合物,及 氟化铍、氯化铍、硫酸铍等可溶性铍化合物。多见于铬、铍冶炼及其化合物的生产与使用(如 鞣革、镀铬)等行业。 A.2 职业性皮肤溃疡发病前,局部常有皮肤损伤史,如皮炎、虫咬、抓破以及各种外伤等。 A.3 职业性皮肤溃疡好发部位多在手指、手背、前臂及小腿等直接接触部位。 A.4 常见的由铬、铍化合物所致皮肤溃疡多呈鸟眼状,有时因外伤影响呈线形或不规则形, 少数由其他致病物所致者则边缘常无明显的堤岸状隆起。 A.5 金属化合物引起的皮肤溃疡,其血和尿中的金属含量只能提示其接触程度,不能作为 职业性皮肤溃疡的诊断依据。 A.6 诊断本病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