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24-2002-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13.100 C60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24 -2002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Decompression Sickness 2002-04-08 发布 2002-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的第4.1 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 GB8782-1988 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潜水等高气压作业后减压不当,常可因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引起急性减压病或演 变为减压性骨坏死。为保护作业者的身体健康,有效地防治职业性减压病,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 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 、C 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大连市劳动卫生研究所、上海市海难救助打捞局、海 军401 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青岛医学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GBZ24-2002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 减压病是由于高气压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 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在减压后短时间内或减压过程中发病者为急性减 压病。主要发生于股骨、肱骨和胫骨,缓慢演变的缺血性骨或骨关节损害为减压性骨坏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高气压环境作业人员减压病的诊断及处理。 2 诊断原则 2.1 急性减压病 高气压作业后36 小时内,由于体内气泡引起的临床表现,经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 所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对疑难病例,应作诊断性加压以明确诊断。 2.2 减压性骨坏死 有高气压作业史、多数还有急性减压病史;X 线片见到主要发生于肱骨、股骨及(或) 胫骨的骨或骨关节坏死表现,经综合分析,并排除骨岛等正常变异和其他骨病,方可诊断。 3 诊断及分级分期标准 3.1 急性减压病 3.1.1 轻度 皮肤表现如瘙痒、丘疹、大理石样斑纹、皮下出血、浮肿等。 3.1.2 中度 主要发生于四肢大关节及其附近的肌肉骨关节痛。 3.1.3 重度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度: a) 神经系统 站立或步行困难、偏瘫、截瘫、大小便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前 庭功能紊乱、昏迷等; b) 循环系统 虚脱、休克等; c) 呼吸系统 胸骨后吸气痛及呼吸困难等。 3.2 减压性骨坏死 根据骨骼X 射线改变分期: 3.2.1 I 期 股骨、肱骨及(或)胫骨见有局部的骨致密区、致密斑片、条纹及(或)小囊变透亮区, 后者边缘可不整或是分叶状,周围绕有硬化环。骨改变面积,上肢不超过肱骨头的 1 /3, 下肢不超过股骨头的1 /3 。 3.2.2 II 期 骨改变面积,上肢或下肢超过肱骨头或股骨头的 1 /3,或出现大片的骨髓钙化。 3.2.3 III 期 病变累及关节,关节面模糊、破坏、变形、死骨形成,关节间隙不规则或变窄;髋臼 或肩关节盂破坏、变形,骨质增生和骨关节损害等。患病关节有局部疼痛和活动障碍。 4 处理原则 4.1 治疗原则 4.1.1 急性减压病 必须尽快进行加压治疗,并按照临床表现及时给予综合性的辅助治疗。当时未能及时或 正确加压治疗而留有症状者,仍应积极进行加压治疗。 4.1.2 减压性骨坏死 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高压氧加压及其他综合疗法。 4.2 其他处理 4.2.1 急性减压病 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后,给予不同期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