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预防医学(二)串讲讲义
绪论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特点、发展趋势
【例题·单选】预防医学发展趋势特点之一是预防策略从个体预防扩展到群体预防和( )(2010.4)
A.生物预防B.社会预防C.非生物性预防D.心理预防
【答案】B
【解析】现代预防医学发展趋势特点:预防策略:个体预防—群体预防与社会预防;预防内容:疾病预防—促进健康与提高生命质量;预防手段:生物性预防—非生物性预防。
二、医学模式与健康概念★
(1)医学模式的定义、种类
(2)健康概念、内涵、健康标志
【例题·单选】据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为5%,经医生检查为病人的占20%,75%的人处于( )
A.躯体健康B.心理健康C.健康状况良好D.亚健康状态
【答案】D
【解析】根据WHO健康定义内容,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在理解健康的时候,也要把亚健康理解透。
三、预防医学在医学领域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不同时期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世界卫生日(4.7)
四、21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 1 \* GB3 ①新发传染病的严重威胁
= 2 \* GB3 ②慢性非传染病的危害加剧
= 3 \* GB3 ③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难度增加
= 4 \* GB3 ④食品安全存在严重隐患
护理专业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第一编 预防医学概论
复习建议
本编内容从第1章到第7章,分值占总成绩的32%~39%,1、2、3章分值比重大,其次是4、6、7章,第5章内容较少,学员掌握大纲内容即可。本编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但考试时大纲之外的内容相对较少,希望学员结合相应的习题不断巩固、记牢。从题型来讲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比重比较大、名词解释3~4个左右,简答题2~3个。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述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环境及构成
人类环境、自然环境、原生环境、次生环境、社会环境概念;自然环境按环境因素的属性分类及举例。★
二、人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2.人与环境的适应性
3.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食物网概念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动物·植物·人、微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空气、水、土壤等)构成的生物环境体系。
生态平衡是指HYPERLINK /view/24042.htm \t _blank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例题·单选】生态平衡是一种( )(2010.4)
A.绝对平衡 B.动、植物数量相等的平衡
C.动态平衡 D.永久平衡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生态平衡概念,指HYPERLINK /view/24042.htm \t _blank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相对稳定即意味是动态非静态的平衡,所以本题选C。
食物链:环境中较低级别的生物体以食物形式被另一种生物体吞食,后者又被较高级别的生物体吞食,在生物体之间构成不同营养级别的生物体逐级被吞噬的生存链关系。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即食物网。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环境污染、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的概念★
一、环境污染来源★(2011.4简答题)
1.生产性污染2.生活性污染 3.交通运输型污染
4.其他:医院废水与废渣、实验室废水、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电离辐射
二、污染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
1.污染物吸收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2.污染物的分布与储存:物质蓄积、功能蓄积概念
3.污染物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概念、场所、过程
4.污染物的排泄:肾脏排泄、肝胆排泄、肺排泄、其他(乳汁、唾液、汗液头发指甲等)
三、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1.急性毒作用:环境中大量污染物或毒性较大的污染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所引起的有害效应,包括急性中毒或死亡。
原因: = 1 \* GB3 ①生产事故如1984印度博帕尔的异氰酸甲酯事件 = 2 \* GB3 ②环境条件急剧恶化不利于环境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如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
2.慢性毒作用:环境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或长期持续作用于机体所产生慢性危害,主要原因是由于化学毒物在体内产生物质蓄积与功能蓄积所致。长期低浓度暴露主要引起非特异性损害、慢性疾患如日本镉污染引起的痛痛病。
3.致癌作用: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导致肿瘤
4.致畸作用:如流产、胎儿发育迟缓、胎儿先天畸形等。常见的致畸物包括有机汞、敌枯双、DDT、反应停、射线、风疹病毒等
5.免疫毒作用
四、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1.污染物的理化特性:污染物化学结构、物理性质、生物半衰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