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项目5剪力墙平中法识图与钢筋算量.ppt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项目5剪力墙平中法识图与钢筋算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项目5剪力墙平中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熟悉剪力墙的平法识图。   (2) 熟悉剪力墙钢筋构造的一般规则。   (3) 掌握剪力墙钢筋算量的基本知识。   (4) 掌握剪力墙钢筋算量的应用。   能力目标:   (1) 具备看懂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能力。   (2) 具备剪力墙钢筋算量的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   (1) 能够耐心细致地读懂剪力墙相关图集和图纸。   (2) 能够通过查找、询问和自主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是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剪力墙的尺寸与配筋信息。列表注写方式实例如图5-7所示,截面注写方式实例如图5-8所示。 5.1.1 列表注写方式   列表注写方式是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和剪力墙梁表中,对应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用绘绘截面配筋图并注写几何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如图5-7所示)。   剪力墙不是一个单一的构件,而是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组成,如图5-1所示。   1. 剪力墙墙身列表注写方式   (1) 注写墙身编号。剪力墙墙身编号由墙身代号、序号以及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组成,其中,排数注写在括号内,表达形式为:Q××(×排)。当墙身所设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为2时可不注。现场施工两排钢筋剪力墙示意图如图5-2所示。   对于分布钢筋网的排数规定:抗震:当剪力墙厚度不大于400 mm时,应配置双排;当剪力墙厚度大于400 mm,但不大于700 mm时,宜配置三排;当剪力墙厚度大于700 mm时,宜配置四排。各排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与间距应保持一致。当剪力墙配置的分布钢筋多于两排时,剪力墙拉筋两端应同时钩住外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还应与剪力墙内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绑扎在一起。    图5-1 剪力墙(剪力墙墙身的拉筋从略)    图5-2 两排钢筋剪力墙示意图   (2) 注写各段墙身起止标高:自墙身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墙身根部标高一般指基础顶面标高(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则为框支梁的顶面标高)。   (3) 注写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拉筋的具体数值。注写数值为一排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规格与间距,具体设置几排已经在墙身编号后面表述。   拉筋应注明布置方式为双向或梅花双向,如图5-3所示(图中(a)为竖向分布钢筋间距,(b)为水平分布钢筋间距)。   (a) (b)    图5-3 双向拉筋与梅花双向拉筋示意图   (a) 拉筋@3a3b双向(a≤200、b≤200);(b) 拉筋@4a4b梅花双向(a≤150、b≤150)   2. 剪力墙墙柱列表注写方式   墙柱编号由墙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见表5-1。   表5-1 墙 柱 编 号 约束边缘构件包括约束边缘暗柱(如图5-4(a)所示)、约束边缘端柱(如图5-4(b)所示)、约束边缘翼墙(如图5-4(c)所示)、约束边缘转角墙(如图5-4(d)所示)。约束性墙柱布置在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以上一层墙肢,底部加强部位由设计标注。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指出,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两者中的较大值,部分框支剪力墙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宜小于房屋高度的1/10;   (3) 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则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另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还规定,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   (1) 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5-2的规定值时,以及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表5-2 剪力墙可不设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 注:轴压比,指剪力墙考虑地震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墙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2) 除(1)所列范围外,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图5-4 约束边缘构件   (a) 约束边缘暗柱;(b) 约束边缘端柱;(c) 约束边缘翼墙;(d) 约束边缘转角墙   构造边缘构件包括构造边缘暗柱(如图5-5(a)所示)、构造边缘端柱(如图5-5(b)所示)、构造边缘翼墙(如图5-5(c)所示)、构造边缘转角墙(如图5-4(d)所示)。   在剪力墙柱表中表

文档评论(0)

189****66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