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花鼓灯
安徽花鼓灯
摘 要:这是一篇介绍安徽花鼓灯历史、艺术特征和我对安徽花鼓灯这种艺术形式见解的文章。花鼓灯是安徽沿淮地区的民间歌舞,历史悠久。在传承过程中,花鼓灯兼融南北民间歌舞艺术特点,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我认为作为“东方芭蕾”的花鼓灯应该在保持民族性特色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才能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安徽花鼓灯 艺术特征 未来展望
在音乐舞蹈欣赏课的课件制作课题上,我选择的是安徽花鼓灯。通过制作课件和课堂上的实践练习我根深一层次的了解了安徽花鼓灯这个民族舞蹈的文化!并喜欢上了中国的民族民间舞!喜欢上了那种热情奔放,刚劲有力,洒脱大方,诙谐幽默的舞蹈艺术风格,还有那淮河两岸人民纯朴、粗犷、开朗、乐观性格特征。舞蹈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特有的表现形式赋予其特殊的美感力量。民族民间舞蹈风格及其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也正是通过“舞”,并通过“舞”的继承和发展,“舞”出一个民族发展史。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总能通过其传统民间歌舞的风格而留下印迹。花鼓灯也不例外,它产生于劳动生活之中,流行于淮河流域,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通过查资料我了解了,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有一段很传说,花鼓灯起源于夏代,在涂山脚下,大禹会诸侯的地方,大禹娶了涂山氏的女儿——女娇为妻,新婚不久,大禹便出征为天下人治水。大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女娇十分想念大禹,每天抱着儿子启站在山坡上向着远方眺望,祝愿丈夫治水成功,早日归来。由于她望夫心切,精诚所至,化成了一块巨石,后人称为“望夫石”、“启母石”。为了纪念他们,人们盖起了禹王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赶庙会,打起锣鼓,跳起舞蹈,从此就有了花鼓灯。花鼓灯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安徽淮北地区。男角称‘鼓架子’,动作粗犷有力,多筋头武技;女角称‘兰花’,手执手帕扇子作舞。表演形式主要有‘大场’、‘小场’两种:大场开始为鼓架子扛兰花出场,接着舞岔扇,最后是变换各种队行的大型集体舞;小场多是两三人表演的抢手帕、抢板凳等具有简单情节的舞蹈和歌舞小戏。”其中“鼓架子”、“兰花”为花鼓灯主要角色。灯舞组合乃花鼓灯的基本表演造型。
一,花鼓灯中的舞蹈艺术
花鼓灯的的舞蹈动作具有独立性和组合性,从整体上说,可以分为个人单项动作,两人或两人以上配合动作。花鼓灯的道具十分简洁明了,“鼓架子”一伞,“兰花”一扇一帕。这些看似平常的道具经过花鼓灯艺人的表演处理,便具有了神奇无比的艺术魅力。以颖上、凤台花鼓灯为例,“鼓架子”和“兰花”的表演异常丰富传神。“鼓架子”的舞蹈动作有步法、打腿、身段、架子外,还有蛤蟆跳、蛇行、劈岔、蝎子倒爬墙、鱼大挺脊等近20余种。“兰花”的舞蹈动作分步法、扇花、手巾花、身段四种,其中步法就有小起步、大起步、双环步、原颠步、十字步、上山步等30余种;身段有单跳转身、水中望月、闪身、耸肩、凤凰单展翅等多种。“鼓架子”和“兰花”在合作表演时,具有很大的即兴性和灵活性,既有规定套路又留有即兴表演的余地,具体表演什么,时常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犹如一块神奇的魔方,变幻无穷而富有韵味。也正因如此,长期以来,人们把花鼓灯表演称之为“玩灯”。花鼓灯的舞蹈动作有许多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过去玩灯的艺人多为贫苦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在花鼓灯中的一些舞蹈动作,其实就是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直接模仿,像簸簸箕、端针匾、单挎篮、手搭荫蓬、扑蝶、割麦花、踏车步等,因而这些动作一旦出手,极富亲和力,这就是花鼓灯为什么深受群众欢迎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兰花”使用的折扇和手绢,语汇十分丰富,仅持帕方法就有“满把扣”、“三指提”、“二指拎”、“一指挑”等多种;扇花的表演手法更是细腻无比,有“砍”、“抖”、“颠”、“扔”、“揉”、“挽”、“抛”、“遮”、“别”、“云”、“贴”、“翻”、“飘”等40余种。这些实际都与妇女日常生活等密切相关,它们在经过了“兰花”扇子的表演后,使得日常生活中的一招一势,颇具有了艺术性和观赏性,进而成为了艺术。
二,花鼓灯中的锣鼓艺术
在花鼓灯的表演中,丰富的锣鼓表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花鼓灯锣鼓主要分“下场锣鼓”和“曲牌锣鼓”两种。“下场锣鼓”是运用于演出开始、演出中间的一种锣鼓表演,特征是以2/4拍为主,有时也插进一、二小节3/4拍。由喘气锣、扒锣、加槌锣、闷锣、长趟锣与鸡叼米、老鸹洗澡、小收、中收、大收等众多锣鼓点子有机结合而成。花鼓灯的锣鼓曲牌有《小五番》、《十八番》、《老三番》、《老十番》、《小十番》、《新十番》、《老四番》、《小四番》、《长流水》、《小放牛》、《八段锦》、《蛤蟆跳井》、《老鹰叨小鸡》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