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法的目的及其观念分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
*
周少华
[] 刑法的目的与刑罚的目的应当区分开来。否则刑法就会被
当作实现刑罚目的的工具,这势必导致只 调刑法的惩罚性、报应性, 而忽视刑
法的其他社会功能的后果。在并合主义的刑法观下, 刑法有其自身的目的。刑
法的目的包括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直接目的则
包括保护法益、预防犯罪、确认刑罚权和限制刑罚权。
[ ] 刑罚的目的 刑法的目的 刑法的基础观念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1 〕 :《》, 1983, 47 。
52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8 年第 2期 (总第 57期)
,, , “,
”,
〔2 〕 〔3 〕
。 , “1997 ,”。
“”,“”“”
,,, 。,
“”, 。
:“,
〔4 〕
,。” :“,
〔5 〕
。, , 。”
,“”“”, ,
。, “”, “
”。
, “”。
“”《》(1997 );,
〔6 〕
《》(1998 )“”。 《
》,“”, “
”;, ,
〔7 〕
。 《》、《》,
〔8 〕
。 , ,
,,“”, “
”。
、“”“”
《》,“”“”,
〔9 〕
“”“”, 。
, “”“”, 。:“
,,
。,
,,,,
、、。
〔2 〕 :《》, 2003, 64 。
〔3 〕 :《》, 2006, 37 。
〔4 〕 :《》, 2003, 64 。
〔5 〕 :《》, 1970, 5。
〔6 〕 :《》, 2006, 36 。
〔7 〕 :《》, 2000, 88 。
〔8 〕 :《》, 2006 , 36;:《》,
2003 , 63。
〔9 〕 :《》, 2003, 32、400 。
53
周少华 刑法的目的及其观念分析
。,,
,。”〔10 〕
,,“”“”
,。
(一)技术层面的分析
,。
,,,
。,,;,
, , 。
,,
,。
,,
,;,
。,
、, ,,,
。,
。,
,
,,,。
(二)刑法基础观念上的分析
,“”“”
。,。,
“”(“”), “”
。,“”(“”)
,“”,。
,(
), ()。,
,。,
、,,
〔11〕
,、。 , “
〔12〕
,”。 ,
,“”, ,
“”“”。,“
”,;, “
〔10〕 :《》, 2006, 37 。
〔11〕 []:《》, , 2005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