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课件设计(公开).pptVIP

《古代汉语常识之诗律》-课件设计(公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句用三平调,第三、八、十句用三仄调,整首诗失对失粘。 (四)对仗十分随意,例如上例,第一句与第二句,第三句与第四句对仗,以下各句都不用对仗。 到了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索性将《广韵》中规定可以同用的韵合并为一韵,成了一○七韵。在此以前,金人平水书籍(官名)王文郁著《平水韵略》,根据同样的原则将《广韵》合并为一○六韵,此后出现的各种诗韵,分韵都是一○六韵,简称“平水韵”。平水韵的分韵情况是: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其中平声的韵目是: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元), ―△――△△― 渔梁渡头争渡喧(元)。 ――△――△― 人随沙岸向江村(元), ―――△△―― 余亦乘舟归鹿门(元)。 ―△―――△― 鹿门月照开烟树, △―△△――△ 忽到庞公栖隐处(御)。 △△―――△△ 岩扉松径长寂寥, ―――△―△― 唯有幽人独来去(御)。 ―△――△―△ 其二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第一首一二句后三字都用了仄声,第二首“谁知”一句连用五个平声,此外两首诗均用了仄声韵。 其三 殿前兵马虽骁雄, 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 妇女多在官军中。 一二首诗都用的是仄声韵。第一首前二句的前二拍的平仄没有交替,后三字全为仄声。第二首第二句的后三字全为仄声。另外一二首诗的上下二联均失粘。? 五言律诗共有三个节拍,即二二一,诗例如“白日—依山—尽”。七言律诗共有四个节拍,即二二二一,诗例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组成节拍的两个字可以同是平声或仄声,也可以是平仄不同的两个字。节拍由平仄不同的两个字组成时,节拍的性质取决于后一字的声调,如“仄平”算平声拍,“平仄”算仄声拍,因为后一字是在节奏点上,起着定音的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律诗对每一节拍中的二个字平仄的要求特别严格,其平仄不能变动,对第一字的要求则比较宽松,常常平也可,仄亦可。 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商榷的,应为这种划分,从形式上破坏了以两个字为一个单位的平仄交替原则,请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按照这种划分,第一、二个节拍全成了平声或仄声,这就谈不上平仄交 替了。 其中甲、乙两式完全符合平仄交替的原则。丙、丁两式的前两个节拍平仄也是交替的,唯有后两个节拍没有做到平仄交替,这是不得已的。因为丙式的特点是“平起仄收”,第一个节拍是平,第二个节拍只能用仄才能与第一个节拍交替,第二节拍为仄,就只好与第三个必须是仄的节拍相重了。同理,丁式的特点是“仄起平收”,第一个节拍是仄,第二个节拍用平才能与之交替,第二个节拍用平,也就只能和第三个必须是平的节拍相重了。按说丙式的第二个节拍应为“仄仄”,但这样处理会造成句末三字全为仄声的现象。 所以将第二拍的第一个字改换成了平声,这样就成了“平平平仄仄”的句式。第二拍的第一字由于不在节奏点上,所以改换成平声并不影响该节拍的性质。丁式句的第二个节拍按说也可以用“平平”,但这样处理就会出现三平调(句末三字连用三个平声),三平调诗家大概以为其音色比较平直松弛,缺乏变化和力度,故规定应坚决避免[1],是所谓大忌。于是将第二拍的第一个字改换成仄声(同样因为该字不在节奏点上),这样既不影响第二个节拍的性质,同时又避免了三平调。 所谓“一句之中平仄相间”,是指每一律句中个节拍之间要平仄交替,即前一节拍为仄声,后一节拍就要换用平声。反之,前一节拍用平声,后一节拍就要换用仄声。例如: 仄仄/平平/仄 (国破山河在) 平平/仄仄/仄平/平 (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是指上联对句的第一节拍要与下联出句的第一节拍平仄相同,即前者为平声,后者亦为平声,前者为仄声,后者亦为仄声。例如: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1)犯孤平 “犯孤平”是指“――△△―”或“△△――△△―”式变成了“△―△△―”或“△△△―△△―”式。这种形式除韵脚字为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其余都成了仄声字,平仄声失去平衡,故叫做“犯孤平”。 [1] 加○表示该字可平可仄,下同。 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乙式中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不能由平声换为仄声字,否则就会“犯孤平”。丁式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仄声不能换为平声字,否则就会出现三平调。所以在使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种说法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两种例外的情况。 (1)甲式句的拗救(对句相救) 甲式句的格式为△△――△。甲式句的第四字如果用了仄声字,对句第三字改用平声字,其格式是: △△――△, △△―△△, ――△△―。

文档评论(0)

咪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