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物相互作用 地西泮增强其他中枢抑制药、乙醇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加重嗜睡、昏睡、呼吸抑制,严重者可致死;临床需合用时宜降低剂量,并密切监护病人。 肝药酶诱导剂rifampicin和sodium phenytoin等药物可显著加快本药的代谢。 肝药酶抑制剂如cimetidine等药物可抑制本药在肝脏的代谢,导致清除率降低,t1/2延长。 第一节?? 苯二氮卓类 第二节???巴比妥类 arbiturates 巴比妥类(barbiturates)是巴比妥酸的衍生物。 巴比妥酸本身并无中枢抑制作用,用不同基团取代 C5上的两个氢原子后,可获得一 系列中枢抑制药。 这些药产生中枢抑制强弱不等的镇静催眠作用。 巴比妥类 苯二氮卓类 理论上,A与B药物量效曲线(注意:红线即麻醉效应!) 第二节???巴比妥类 arbiturates 10倍催眠量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镇 静 依赖性 成瘾性 临床上主要用于抗惊厥、抗癫痫和麻醉。极少用作催眠药使用。 催 眠 抗癫痫 抗惊厥 麻 醉 致 死 剂 量 小 大 第二节???巴比妥类 arbiturates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1. 镇静、催眠 本药可显著缩短REMS睡眠,引起非生理性睡眠。久用停药可“反跳性”地显著延长REMS睡眠时相,引起多梦等睡眠障碍,导致病人不愿停药。 自从临床有地西泮等更高效低毒药物,本类药目前已极少用于镇静催眠。 第二节???巴比妥类 arbiturates 2. 抗惊厥 苯巴比妥有较强的抗惊厥及抗癫痫作用, 临 床用于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3. 麻醉前给药及麻醉 长效及中效巴比妥类可作 麻醉前给药,以消除病人手术前情绪紧张。 一些超短效巴比妥类如硫喷妥钠静脉注射产生短暂的麻醉作用。 第二节???巴比妥类 arbiturates 作用机制 Barbiturates药物的中枢作用主要抑制多突触反应。与激活GABAA受体有关。与BZ药物增加Cl-通道的开放频率不同,巴比妥类主要延长Cl-通道的开放时间。还可减弱或阻断谷氨酸作用于相应的受体后去极化导致的兴奋性反应,引起中枢抑制作用。 第二节???巴比妥类 arbiturates 不良反应 1.后遗效应 服用催眠剂量的巴比妥后,次晨可出现头晕、 嗜睡、精细操作不协调及定向障碍等。驾驶员或从事高空作业人员服用barbiturates后应警惕后遗效应。 第二节???巴比妥类 arbiturates 不良反应 2. 耐受性 短期内反复服用需加大剂量才能维持原来的预期作用。神经组织产生适应性和其诱导肝药酶加速自身代谢有关。 第二节???巴比妥类 arbiturates 不良反应 3.依赖性 长期连续服用本药可使患者产生对该药的 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迫使病人继续 用药,终至成瘾。 4 .呼吸抑制 呼吸深度抑制是巴比妥类药物中毒致死的 主要原因。 第二节???巴比妥类 arbiturates 不良反应 5.其他 少数人服用后可见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 肿、多形性红斑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可致 肝功能损害及肝小叶中心坏死。 第二节???巴比妥类 arbiturates 清醒的受试者的脑电图是低振幅快波。如果闭上眼睛则脑电波逐渐变成α波占优势。当睡意渐浓而进入瞌睡状态时,α波逐渐减弱,大的慢波开始出现。当开始睡眠时,“睡眠梭波”出现,这是一组振幅由小而大又变小的α波,呈梭形。睡眠更深时,梭形波逐渐消失,脑电图主要是大而慢的δ波。 两种睡眼状态 1928年,两位苏联生理学家曾经报道他们观察到婴儿睡眠时呼吸和运动有规律地变化,在运动加强的期间,往往伴随着眼球的快速运动。这些观察没有受到重视,直到20多年后,E.Aserinsky和N.Kleitman(1953)重新发现了苏联生理学家描述过的现象。他们发现,眼球快速运动时期有规律地出现,持续几分钟到半小时以上。这个时期脑电图呈现低振幅的β波,表明脑活动加强,这个时期叫做快速眼动期(rapid ey movement period)。在成人睡眠时,每夜可出现4-6次快速眼动期。由此可将睡眠区分为两种状态;通常的睡眠,脑电图呈现缓慢的δ波,叫做慢波睡眠 (slow wave sleep);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脑电图呈现快速的β波,眼球快速运动,因此又叫做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08new-第6章 工业造型设计-1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课件.ppt VIP
- 2025年包装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 钢筋混凝土化粪池22S702.docx VIP
- (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年).doc VIP
-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课件第04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ppt VIP
- 步进电机驱动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docx
- 空调排水系统布置工艺指导手册.pptx VIP
- 2025年中国高压变频器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咨询发布.docx
- 销售人员必备2021年山东省威海荣成市医疗机构分布明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