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和导师简介
中 医 学
一、中医临床基础
(一) 伤寒学方向…………………………………………………………………… 3
(二) 金匮要略方向…………………………………………………………………11
(三) 温病学方向……………………………………………………………………16
二、中医内科学…………………………………………………………………………23
三、中医外科学…………………………………………………………………………42
四、中医妇科学…………………………………………………………………………48
五、中医儿科学…………………………………………………………………………57
六、中医骨伤科学………………………………………………………………………63
七、中医五官科学
(一)眼科学方向………………………………………………………………………78
(二)耳鼻咽喉科学方向………………………………………………………………82
八、针灸推拿学…………………………………………………………………………86
中 西 医 结 合
九、中西医结合临床
(一)内科学方向………………………………………………………………………91
(二)外科学方向………………………………………………………………………99
(三)妇产科学方向……………………………………………………………………108
(四)肿瘤学方向………………………………………………………………………113
(五)骨伤科学方向……………………………………………………………………118
(六)颅脑方向…………………………………………………………………………119
(七)口腔医学方向……………………………………………………………………121
(八)护理学方向………………………………………………………………………123
十、中西医结合基础……………………………………………………………………124
中 药 学
十一、中药学……………………………………………………………………………126
1
临 床 医 学
十二、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含中西医结合临床影像学方向)………………………130
十三、麻醉学 (含中西医结合临床麻醉学方向)……………………………………134
十四、临床检验诊断学…………………………………………………………………138
2
中医临床基础
(一) 伤寒学方向
本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全国较早的伤
寒论专业硕士、博士生培养点,1993年、1996年分别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
高教厅确立为重点学科。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点。
200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再次确立为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
(1) 《伤寒论》教学与文献研究;(2)经方治疗疑难病证的研究;(3)六经辨证的
现代化研究;(4)经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博士生导师有:李赛美、朱章志、张横柳、彭万年教授。
硕士生导师有:蔡文就、万晓刚、刘 敏,吴浩祥教授。
技术人员情况:
学科拥有一批教学与临床经验丰富、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技术力量雄厚。熊
曼琪教授为伤寒学学术带头人,是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知名伤寒学家、糖尿病专家,
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赛美教授为伤寒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中医临
床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广东
省教学名师。刘敏教授2006年入选广东省中医优秀临床人才、青年名中医培养对象。
本学科具有教授7人,副教授2人,中级技术职称1人,初级职称技术人员4人,博
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4名,博士后合作导师一名,其中获博士学位者7人、硕
士学位者4人,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优良学术梯队。
学科条件:
拥有独立临床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