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陕西省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在陕西,包括陕西龙山文化在内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十分丰富。至今,全省已发现遗址2200余处,稍多于其前的仰韶文化。其中陕北地区最多,约占总数的64%;关中次之,约占34%;陕南最少,仅占2%。在境内的大部分地区,这一文化的分布范围、地理环境等,与仰韶文化基本相同,其中约22%的遗址与仰韶文化互相叠压。在关中,其遗址数量仅为仰韶文化的60%,分布范围同于仰韶文化。在陕北,不仅遗址数增至仰韶文化的2倍,分布范围也大大向北扩展;特别是陕北北部的榆林地区,遗址数猛增至仰韶文化的5.7倍,成为该地区大部分地带的最早人类活动遗迹。
陕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正式发掘的典型遗址有长安客省庄、临潼姜寨和康家、蓝田泄湖、华县泉护村、华阴横阵、武功赵家来和浒西庄、扶风案板、岐山双庵、绥德小官道、神木石峁等。C14测定年代多在距今5000~4000年之间。
这一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打制石器已明显减少,磨制石器中铲、镰、刀等增多。作物不仅有粟、黍,还有稻、豆、油菜、芥菜等。聚落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了接连在一起的排房和内外双室的房子,屋内普遍有白灰居住面。在赵家来遗址,首次发现了版筑土墙。陕北甘泉的营盘山遗址中,还发现了板瓦残片。居址附近很少发现墓地,一些遗址的灰坑中常见入骨架。陶器一般以灰陶为主,多饰绳纹、篮纹;器形中尖底器、圜底器基本消失,三足器增多,新出现了斝、鬲、鼎等器种。
陕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分布广阔,面貌较为复杂。从文化的发展过程看,大体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约距今5000~4400年,后期约距今4400~4000年。从文化特征看,关中、陕北和陕南三地区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别。
关中地区:主要分布于渭河与泾河流域,其前期可分为关中东部和关中西部两种文化类型。
关中东部类型:主要分布在泾河以东,以横阵、泄湖等遗址为代表。典型器物有盆形或釜形鼎、斝、直口筒形罐、罐形甑、豆等,三足器、圈足器较为常见,带耳罐类不发达。纹饰以篮纹居多,还有极少量的彩绘。这一类型与豫西、晋西南的典型庙底沟二期文化较为接近,一般被归属于庙底沟二期文化范畴。
关中西部类型:主要分布在泾河以西的关中中、西部地区,以雍水、水、漆水一带为中心,以赵家来、浒西庄、案板等遗址为代表。典型器物有喇叭口圆肩小平底瓶、刻槽盆、筒形罐、单耳和双耳的罐、壶、杯,以及鼎、斝、釜灶等;以瓶和各类带耳器众多为其特色,三足器和圈足器相对较少。这一类型与庙底沟二期文化相比,既有相同或相似的因素,差别也十分明显。有学者认为可作为庙底沟二期文化的一个地域类型;另有学者认为,其主要文化特征及源流均与前者不同,应为一种新的文化遗存。
后期主要为客省庄文化,也称客省庄二期文化或陕西龙山文化,因1955年发掘长安客省庄遗址而得名。其房屋多为圆形、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有单室和双室两类,多使用白灰涂抹居住面与墙壁。陶器有手制、模制和轮制三种,纹饰以篮纹、绳纹为主,主要器形有折肩平底罐,单耳、双耳或三耳罐,以及鬲、斝、鼎、鬶、豆、盆、盘等。在客省庄等遗址内还发现了卜骨。其中,关中东部、西安附近以康家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以灰陶为主,武功以西、宝鸡附近以双庵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以红陶为主。因此,关中地区的客省庄文化,一般分为康家和双庵两种类型。
陕北地区:前期为陕北类型,主要分布于无定河流域,以绥德小官道遗址为代表。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褐色或红棕色陶,纹饰多为篮纹和绳纹,典型器物有喇叭口折肩罐、筒形罐、大口折腹小平底瓮、带流罐、单耳罐、敛口钵等。与庙底沟二期文化相比,不见三足器和圈足器。此外,房址中的石板居住面和红彩壁饰等,也显示出较为强烈的地域特征。
后期主要为客省庄文化和石峁类型。客省庄文化主要分布于陕北南部的洛河流域,文化面貌与关中的客省庄文化相同。石峁类型以神木石峁遗址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陕北北部黄河沿岸及其支流一带。石峁遗址的房屋多为白灰居住面的方形半地穴式,与客省庄文化相似。但墓葬中的石椁、瓮棺葬和陶器中的鼎、斝、盉等均自具特点。特别是筒形大三足瓮,与山西光社遗址和内蒙古大口遗址的同类器相同或相似;一些器物则与内蒙古朱开沟文化相同,而不见于渭水流域。因此,石峁类型应属另一系统的文化遗存。
陕南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中,汉江上游地区不见鬲、斝等关中的典型器物。在汉江中游,被一些学者称为白马石文化(类型)的遗存,则与早期巴蜀文化和湖北关庙山文化关系密切。在丹江上游,除了客省庄文化遗存外,还有类似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器物。表明这一带的文化面貌较为复杂。
陕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中,关中地区的文化序列较为清楚。其前期的以浒西庄、案板遗址为代表的关中西部类型,源自于本地区的仰韶晚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铁路局招聘考试《铁路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docx
- 《QSY1237-2009-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pdf
-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实验题】(试题)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docx VIP
- 农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双赢.docx VIP
- 技术标书技术方案(完整资料).pdf VIP
- 13G311-1: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pdf VIP
- DB21_T 1565-2015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pdf
- 夏季防暑降温施工方案_夏季防暑降温施工方案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方案.pdf VIP
- 危重症患者口渴的护理PPT.pptx
-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12.2滑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