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谈小学科学学具应用策略
【摘 要】科学学具的选择、使用和改进是促使学生探究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正确应用学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减少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中的不必要的干扰,使得学生的探究活动走向高效。
【关键词】科学学具;应用;策略
小学科学学具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学具的选择要立足于典型、方便,学具的使用要体现合理、有序,学具的改进要凸显直观、有效。这样才能减少实验操作和观察中的干扰,促进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发展。
一、学具的选择:典型、方便
兰本达教授曾提出:“材料引起经历,材料促成思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精心选择典型、方便的学具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实现有效探究、正确建构科学概念的前提。
如六年级《放大镜》一课,学生观察空的透明塑料瓶和装满水的透明塑料瓶,发现装满水的透明塑料瓶能放大物体图像,并归纳出具有放大功能的物体,除了具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之外,还必须是实心的。透明塑料瓶就具备这样的典型性特点。又如在研究“怎样的物体不容易倒”时,学生利用透明塑料瓶,通过空瓶、满瓶水、半瓶水、1/3瓶水等学具,采用正放、倒放、倾斜放等对比实验,很好地理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的科学原理。典型的学具能帮助学生有效理清思维,获得正确的认知。
由于寻找和准备学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师要尽可能选择既典型又方便的学具,提倡一物多用。以透明的塑料瓶为例,通过整理小学科学教材实验目录,发现有41个探究活动可以借助塑料瓶完成,仅五年级就有14个,如表1、表2、表3所示。
学具可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得直接和感性的认识,理性的思维、概念建构才能由此逐渐生发。塑料瓶作为一种唾手可得的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特点,有助于学生实验的操作、观察、对比、分析。学生的认知是清晰和深刻的,概念建构才会是完善的。因此,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就地取材,对学具进行整理与归类,甚至引导学生参与学具的准备。由此,既丰富了学具的来源和种类,又在材料的选择中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究。
二、学具的使用:合理、有序
科学教学中,不仅要选择典型、方便的材料,还要合理、有序地使用材料。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真正发挥学具的作用。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经常会用到指南针、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合理的材料分配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以小组为单位下发一套学具,人均接触、观察、正确使用学具的时间和机会就不多,显得不够合理。如果每个小组能提供每人一套学具,学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接触材料,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成功中体验探究发现的喜悦,从错误中获取经验和教训。如在绿豆种子发芽、种植凤仙花、养殖蚕宝宝等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参与观察和实践,积累和整理的数据、图片等都是探究活动的学具,这样的学具能使学生获得直接体验,不仅丰富还具有个性化,其意义远超小组活动。
此外,学具的有序发放不仅利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行观察,还有利于认知的建构。以《点亮小灯泡》的活动为例,如果教师不加选择地把所有的学具一次性发给学生,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认识、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和作用,探究活动也会因学生盲目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而造成低效。此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认知的阶段性特点,先提供小灯泡、电池、导线三种材料,让学生探究利用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的办法。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小灯泡虽然点亮了,但是双手却要按住连接处,无法进行下一步实验操作,继而引发对“解放双手”的思考。此时,教师再适时提供灯座、电池盒、开关等材料,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操作,而且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灯座、电池盒和开关的作用,使探究活动向深度推进。
因此,学具的使用要讲究材料的合理分配和发放时机,按不同阶段适时提供相应的学具。同样,在完成阶段性探究活动后也要及时回收学具,减少学生因材料造成的注意力干扰,让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进行研讨和交流。
三、学具的改进:直观、有效
学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促使学生的科学思维从形象走向抽象的桥梁。教师应该根据学情、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对学具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学具要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有利于学生观察,把不易见到的现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要使学生操作更有效,确保学生科学观察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以五年级上册《光的反射、折射》实验为例,教材中选用的学具是普通的手电筒。普通手电筒在实验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无遮光功能的教室环境下,手电筒的亮度不足,光线不明显。二是光的传播路径看不清楚。于是,教师用激光笔代替手电筒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光在多面镜子间的反射与光透过凸透镜后折射的现象,为后面的科学概念建构奠定基础。
又如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一课,其教学难点是识读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