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里头
二里头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根据测年结果,二里头遗址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说前1730年~前1520年)。1959年开始发掘,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
重大考古发现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晚期的1号、2号宫殿基址,是此前学术界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基址。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面积进一步扩大,成果层出不穷。2004年,考古人员在2号宫殿基址下面发掘出了一座时代更早、规模更大、结构更为复杂的大型建筑基址,将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宫城的最早年代提前约百年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介绍,这座现编为3号的建筑基址属于二里头文化早期,它结构复杂,规模庞大。宫城面积逾10万平方米,就对历史资料的认识而言,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其布局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后世中国古代都邑营建制度的许多方面,都可以追溯至二里头遗址,如纵横交错的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宫城内多组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建筑群、建筑群中多进院落的布局、坐北朝南的建筑方向以及土木建筑技术的若干侧面等。此外,在宫殿区大路发现的车辙痕,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车辙遗迹,将中国双轮车的出现时间上推至二里头文化早期。贵族墓出土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全长逾70厘米,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片粘嵌而成,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见的,具有极高的价值。此次发现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中国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有独立起源的文明古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历史唯一没有间断过的国家。但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确切历史记载,可以依靠的绝对年代只到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一些西方学者和疑古派一度怀疑夏朝的存在,怀疑禹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一条肉虫),甚至主张东周以前无信史,把中国的历史一下子缩短了一半,却有些让人不能接受。为此,国家在“九五”期间,把夏商周断代工程列入重大科研项目,重点任务是要理清夏商分界与夏代的历史脉络。自二里头遗址发现后,学者们为此争论了四十年,经“夏商周断代工程”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新的考古发现与史书的相互印证,专家们认定,夏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后来被商朝取而代之。这意味着几乎可以从二里头遗址摸索到中华文明的起源了,明确写出了孔子和司马迁没有搜寻到的中华“家谱.
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这本身已经非常有意义,其重要性不在于它是否为夏都。在整个东亚大陆从没有中心、没有核心文化过渡到出现一个高度发达的核心文化,二里头正好处于这一节点上。二里头的价值不在于最早也不在于最大,而是在这个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转折点上。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最早的“紫禁城”、中国最早的“井”字形大道即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的车辙、中国最早的官营手工作坊区、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等。从考古学本位看,这些已足够了,暂时不知道二里头“姓夏”还是“姓商”,并不妨碍我们对二里头遗址在中国文明史上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和意义的认识。
殷墟
殷墟,古称“北蒙”,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1]
在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自殷墟发现以来﹐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抗热冲击损伤性..ppt
- 抗日战争(课件)..ppt
- 抗蠕变 Ni-5 wt.%Al 制备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阳极..doc
-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ppt
-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ppt
- 抗生素合理使用..ppt
- 抗生素合理应用..ppt
- 抗生素讲座2015课堂版..ppt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ppt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_管向东..ppt
-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教师版)(讲义)-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热点难点一网打尽单元复习讲义(北师大版).docx
- 2025年班会树立榜样影响他人.pptx
-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学生版)(讲义)-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热点难点一网打尽单元复习讲义(北师大版).docx
- 广东省深圳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 2025高考化学卷训练15.doc
- 基于地域饮食文化的2025重阳节班会孝亲主题课件设计.pptx
- 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试题(含答案).docx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docx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