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结体、螺旋体.ppt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结体、螺旋体.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结体、螺旋体

螺旋体 概念及特点 一、钩端螺旋体 二、梅毒螺旋体 概念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基本结构与细菌类似 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有轴丝 致病的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属 螺旋细密规则 弯曲呈钩状 疏螺旋体属 螺旋稀疏 密螺旋体属 硬直、两端尖细、螺旋规则细密 钩端螺旋体 形态染色 菌体细长(长6~20μm,宽0.1~0.2μm) 可通过滤菌器 螺旋细密规则 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使菌体常呈S形或C形 运动活泼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培养特性 柯氏培养基 生长速度慢 不规则扁平细小菌落 抵抗力 较其他致病螺旋体强 钩端螺旋体 致病性 致病物质:溶血素、细胞毒因子、内毒素样物质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传染源:猪、鼠 传播途径:人接触疫水及疫土时,钩端螺旋 体从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 钩端螺旋体 微生物学检查 采集标本 一周血、二周尿 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鉴定 血清学诊断 钩端螺旋体 防治原则 灭鼠、加强家畜管理 保护水源 疫苗 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梅毒螺旋体 又称苍白密螺旋体 是梅毒的病原体 梅毒螺旋体 形态染色 纤细,长6~15μm,宽0.1~0.2μm 有8~14个规则而致密螺旋,两端尖直 运动活泼 培养特性 人工培养较困难 抵抗力 较差 梅毒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很强的侵袭力(荚膜样物质和黏多糖酶) 所致疾病:梅毒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性接触传染——获得性梅毒 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先天性梅毒 梅毒的免疫为传染性免疫 梅毒螺旋体 致病性与免疫性 获得性梅毒分为3期 一期梅毒 3周 无痛性硬下疳 自愈 传染性最强 二期梅毒 2-3月 梅毒疹 传染性强 三期梅毒 2年 溃疡性坏死病灶、累积全身 梅毒病人照片 梅毒螺旋体 致病性与免疫性 先天性梅毒 孕妇感染后传给胎儿 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 出生后表现为梅毒、锯齿形牙等 微生物学检查 检查梅毒螺旋体 取渗出液直接镜检 非特异性试验 特异性试验 防治原则 预防梅毒:应加强卫生宣教,避免不洁性行为 治疗首选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放线菌 一类呈分枝状生长,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其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衣氏放线菌和星形诺卡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19章 其他微生物 - 第1节 支原体 概念 形态结构 培养特性 致病性 概念 支原体 一类没有细胞壁、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能形成分支长丝,故称支原体 。 形态结构 形态与结构 无细胞壁 多形态性 可通过滤菌器 G-,不易着色 Giemsa染色淡紫色 培养特性 二分裂繁殖,慢 营养要求高 pH7.8-8.0 油煎蛋样菌落 抵抗力 没有细胞壁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比细菌弱 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 致病性 病原体 传播方式 所致疾病 肺炎支原体 经呼吸道感染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溶脲脲原体 性接触感染 泌尿生殖道感染 诊断与防治 微生物学检查 分离培养 血清学试验 防治原则 肺炎支原体 消毒隔离 抗生素 溶脲脲原体 防止不洁性交 抗生素 第2节 立克次体 概念 共同特点 形态结构 致病性 防治原则 概念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共同特点 多为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 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G- 多形态性,主要为球杆状 专性细胞内寄生,二分裂繁殖 形态染色 生物学性状类似细菌,有细胞壁(肽聚糖、脂多糖) 大小为0.3~

文档评论(0)

186****07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