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生物化学课说件04
第三章 酶与生物催化剂; 酶的化学本质:蛋白质 ;一、分子组成 ;;辅酶辅基与维生素及核苷酸的关系;二、活性中心(active site);三、空间结构的灵活性与调节酶;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及机理;二、酶促反应的特点 ; (1)诱导契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相互诱导、形变;第四节 反应动力学 ; 一、底物浓度的影响 ;米氏常数Km:
酶的特征性常数;
物理意义: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近似等于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可用作酶与底物亲和能力的度量指标:Km越大、亲和力越小;Km越小、亲和力越大;二、酶浓度的影响:正比;;第五节 调节酶;一、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变构酶);二、共价调节酶;第六节 酶活性测定;一、测定指标;2、酶纯度测定的主要指标:比活力;第七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一、酶的分类;二、酶的命名
习惯命名:由发现者命名,常以底物名、反应性质以及酶的来源命名;
系统命名(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确定)每一个酶由下列三种表示:
1、系统名称:底物名+反应性质
2、分类编号:E.C.+四个数字
3、推荐名:选一个习惯名(实用、简单);第八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1、酶与疾病的发生
2、酶与疾病的诊断
3、酶与疾病的治疗;酶学研究历史;酶的不同形式;酶的聚集方式; 2、簇式排列
几种酶有机地聚集在一起,精巧的镶嵌成一定的结构,定向转移,形成多酶复合体。催化效率高。
【举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 3、与生物膜结合
一种结构更高的多酶复合体,酶整齐的排列在生物膜上。催化效率最高。(如呼吸链);;辅助因子分类
(按其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辅酶/辅基的作用特点;焦磷酸硫胺素(TPP)是脱羧酶的辅酶,催化丙酮酸或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所以又称为羧化辅酶。;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和FMN(黄素单核苷酸)是核黄素(维生素B2)的衍生物。它们在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电子和质子的传递体作用。;辅酶A是生物体内代谢反应中乙酰化酶的辅酶,它是含泛酸的复合核苷酸。它的重要生理功能是传递酰基,是形成代谢中间产物的重要辅酶。
;NAD+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又称为辅酶I) 和NADP+(烟酰胺-腺嘌呤磷酸二核苷酸,又称为辅酶II )是维生素烟酰胺的衍生物,它们是多种重要脱氢酶的辅酶。
;维生素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
维生素B6在体内经磷酸化作用转化为相应的磷酸脂,参加代谢的主要的是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转氨作用、脱羧作用和消旋作用的辅酶。;生物素是B族维生素B7,它是多种羧化酶的辅酶。
生物素的功能是作为CO2的递体,在生物合成中起传递和固定CO2的作用。;维生素B11又称叶酸,作为辅酶的是叶酸加氢的还原产物四氢叶酸。
四氢叶酸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碳基团,如-CH3, -CH2-, -CHO 等的载体,参与多种生物合成过程。;维生素B12辅酶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变位酶的辅酶,催化底物分子内基团(主要为甲基)的变位反应。;硫辛酸是少数不属于维生素的辅酶。硫辛酸是6,8-二硫辛酸,有两种形式:即硫辛酸(氧化型)和二氢硫辛酸(还原型)。;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催化中的作用 ;酶分子中的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催化作用 ;? 电子传递中间体 ;酶的结构;酶分子中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称为催化部位
通常将酶的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总称为酶的活性部位或活性中心
结合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
催化部位决定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亲核性基团:丝氨酸的羟基,半胱氨酸的巯基和组氨酸的咪唑基。;酸碱性基团: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的羧基,赖氨酸的氨基,酪氨酸的酚羟基,组氨酸的咪唑基和半胱氨酸的巯基等。;酶分子中存在着一些可以与其他分子发生某种程度的结合的部位,从而引起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变化,对酶起激活或抑制作用。;必需基团:酶表现活性不可缺少的基团;;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征:
只能进行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
可以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自身不参与反应;
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能阈: 反应物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所需最低能量
活化分子: 含有高于反应能阈而能起反应的分子
活化能: 活化分子具有的高于平均水平的能量
;酶与一般催化剂催化效率的比较;;酶作用高效率的机制 ;(1)酶-底物结合方式:诱导契合;(2)底物的过渡状态:张力效应;;张力学说;酶促反应:E+S ? ES ? ES ? EP ? E+P
自由能变化决定反应方向。
活化能高低决定反应速度快慢。
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反应活化能。?
酶催化作用的本质是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分子通过短程非共价力(如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等)的作用,形成E-S反应中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民事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材料科学基础:第十二章 金属材料强韧化机制.ppt VIP
- CNAS-GL27-2009 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pdf VIP
- 胃脘痛护理查房.ppt VIP
- 【行业研报】2023年肯尼亚行业企业战略规划方案及未来五年行业预测报告.docx VIP
- 人民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练习题 .pdf VIP
-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 VIP
- GB_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pdf
- 聚硼硅氮烷合成、掺杂及SiBCN陶瓷应用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