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病鉴定的实洞验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蚕豆病鉴定的实洞验设计

实验流程 取抗凝血2ml,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1500r/min离心 10min) 除去上清液和乳白层(白细胞和血小板) 加等体积生理盐水→红细胞悬液 红细胞悬液0.05ml+溶血素0.5ml,混合,放置10min → 溶血液 并测定其Hb浓度 进行比色 (见下表) 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 G-6-PD活性测定的操作表(Zinkham法 ) 试管 对照管 测定管 NADP液(ml) 0.1 0.1 Tris液(ml) 0.1 0.1 氯化镁液(ml) 0.1 0.1 蒸馏水(ml) 0.68 0.58 G6P液(ml) — 0.1 37℃预热 溶血液(μl) 20 20 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 立即340nm处测吸光度,以对照管调零,37℃恒温,每分钟观察1次,记录吸光度的变化 实验流程 计算公式:G-6-PD活性(U/gHb) =△A/min×1000/6.22×1020/20× Hb(gL-1) △A/min:每min吸光度的平均变化值 1000/6.22:为微摩尔消光系数 1020/20:总容量与溶血液的量之比; 实验流程 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 * * ★年级、专业、班级: 2010级临床三、四大班 ★实验课时间:2012年4月18日 ★实验室:第二实验室 ★组别:第四组 ★组员:梁婧、和珍、李艳、张玲艺、解汐卓、成春梅、 吴皎、杨紫燕、王骁、张庆昆 ★报告人:吴皎 患儿,男性,3岁,因面色苍白伴血尿1天入院。1天前食用新鲜蚕豆后,今日出现恶心、呕吐、排尿呈酱油样色,面色苍白。据家长反映,患者的姐姐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 体格检查:体温38℃,脉搏150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80/60mmHg,呼吸急促,神清,萎靡,面色苍白,皮肤及巩膜黄染,体型较同龄人瘦小。心、肺未及异常,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神经系统检查未及异常。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 1.98×1012/L,血红蛋白53g/L,血清总胆红素85.5μmol/L,结合胆红素13.7μmol/L,未结合胆红素71.8μmol/L,尿蛋白(++),潜血(+),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尿液镜下未见红细胞。 1、根据上述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初 步判断患儿是何种疾病? 2、请设计实验进一步明确诊断。 3、从生化代谢解释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4、 要想探讨该病发生的分子基础,可以用哪些技术检测什么目的基因? 5、 患者体型瘦小与该病症是否有关,为什么? 初步判断患儿是何种疾病?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缺乏症(蚕豆病) 性别:男性 年龄:3岁 主要症状:体温38℃、面色苍白、血尿1天、皮 肤及巩膜黄染、恶心、呕吐 诱因:1天前食用新鲜蚕豆 既往史:患者的姐姐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 ·概念: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发病率 具有地方、民族差异性。 发病机制: G6PD↓ →NADPH+H+↓ →GSH↓ → 红细胞的抗 氧化能力↓ →发生溶血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正常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 左:健康新生儿 右:溶血性贫血患儿(黄疸) 左:健康新生儿 右:溶血性贫血患儿(黄疸) 正常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 左:健康新生儿 右:溶血性贫血患儿(黄疸) 正常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 左:健康新生儿 右:溶血性贫血患儿(黄疸) ·分类: 伯氨喹啉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黄疸 蚕豆病 感染性溶血 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CNSHA)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蚕豆病 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

文档评论(0)

186****07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