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文学毕业.doc
日本文学毕业论文
摘要:
日本的生态文学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从“原爆文 学”出发,发展到“公害文学”,其创作被认为深受美国的 《寂静的春天》等生态文学作品的影响。日本生态文学的 发展,对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环保事业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关键词:
日本环境;文学;污染公害
当代日本生态文学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原民喜、 太田洋子、林京子、井伏鱒二、大江健三郎等作家把经历 原子能爆炸的体验写成文学作品,即“原爆文学”。从六十 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高度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公害等问 题得到了关注,水上勉、石牟礼道子、有吉佐和子等针对
各种环境问题进行采访、调查等,写下了不少纪实文学、
各种环境问题进行采访、
调查等,
写下了不少纪实文学、
小说等文学作品。
一、“原爆文学”的兴起
广岛出身的作家原民喜,亲身经历了广岛的“原爆”, 将其写成文学作品,其代表作为《夏之花》(1 947)。《夏之 花》用写实文体,叙述了 “我”在遭受原子弹袭击、逃难 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原民喜其后自杀身亡。
林京子在小说《祭奠之地》(1975)中描写了参加兵工 厂生产的“我”在长崎受到原子弹伤害的经历。小说的开 头和结尾颇具匠心,主人公的母亲和妹妹在长崎以外的另 外一个城市,从远处目击到原子弹爆炸的亮光,使小说与 原民喜、太田洋子的近似报告文学的作品不同,更具有艺 术性。
在井伏鱒二的小说《黑雨》(1965)中,描述了一位饱 受原子弹爆炸放射病折磨的姑娘,其叔父(监护人)焦躁不 安、顾虑重重,只好从养鱼等自然循环中寻找慰籍。
大江健三郎被誉为日本原爆文学主体升华的代表作家。 他对原子弹爆炸与核武器带来的灾难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在当代作家中是最为深刻的。其代表作有《广岛札记》、 《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核时代的想象力》、以及《洪水 漫上我的灵魂》等。其中,《广岛札记》(1965)是大江健三 郎原爆文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 部长篇随笔中,大江记录了所见所闻广岛原子弹爆炸给当 地民众带来巨大的身心创伤,歌颂了幸存者对生活的勇气 和不屈的精神,赞扬了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给人们带来生 存的希望,作品最后表达了作家强烈反对核武器,支持世 界和平的主张。
二、公害问题的相关作品
二战以后,日本大力发展经济,先后经历了 “神武景 气” (1955-1 957),岩户景气”(1959—1961), “奥运景气”等持续经济繁荣时期。高速的经济发展给日本的自然 环境的造成重度的污染和破坏。城市的大气污染与水质污 染等问题浮出水面始于1 955年。大气污染、地壳下沉、大 气污染、噪音、石油企业排放废气、工厂废水、放射性污 染等公害问题日趋严重。由此引发了著名的“四大公害事 件”,即水俣病(熊本县)、阿贺川有机水银事件(新a县)、 哮喘病(四日市)、疼痛病(富山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作家开始关注公害问题。水 上勉在推理小说《海牙》(I960 )中,最早涉及了水俣病。 水俣病是指熊本县水俣市化工厂排入水俣湾的工业废水含 有水银,当地渔民吃了被污染的海产品后,出现了死亡和 罹患怪病的现象。在这部小说中,水上认为水俣病的罪魁 祸首是化工厂,并提出对受害者进行赔偿。他的观点在此
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才得到日本政府的正式认可,赔偿
问题更是滞后。水上勉作为作家,以其敏锐的思维意,识
问题更是滞后。水上勉作为作家,
以其敏锐的思维意,识
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海牙》虽然是以推理小说的体裁创作 的,但是对唤起当时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起到了不可忽 视的作用。
另一位关注水俣病的作家是石牟礼道子,她创作的
《苦海净土一一我们的水俣病》(1969),是一部纪实作品。 作品由对受害者的采访,对排污企业的应对措施以及受害 者的抗议活动的记录两大部分。在她的叙述中,她把自己 亲身经历、与患者的交谈、报纸、来自医院的患者病历等 医疗资料,以及大量的其他资料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每当我沿着不知火海海岸散步,看到鱼、贝、及树和 芦苇,就被它们所感动,它们仿佛吸入了这里的海潮。这 些树和灯芯草使我想起我们的生活,很久很久以前的生活, 那时我们初次浮出海面。虽然海吸入了毒药,但仍然是生 命之源。如我们像照镜子一样看这片海,就会发现这家公 司的形象,耐人寻味。那些能为我们解释这个现象的人是 已故的人和那些仍承受着煎熬、试图恢复生命的人。
石牟礼道子在《苦海净土》中记录了一位得水俣病的 渔家妇女坂上由纪的诊断报告。坂上由纪曾经是一个身体 强健的渔民,但是得病后的她却是十分可怜。
石牟礼道子把历史、医疗报告,尤其是受害者的声音 有力地融合在一起,使《苦海净土》成为水俣病斗争和日 本自然环境保护运动至关重要的部分。
三、《寂静的春天》对日本环境文学的影响
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于1 9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