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城市治理能患“洁癖”.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铁-城市治理能患“洁癖”

李铁:城市治理不能患“洁癖”      现在很多城市管理的做法,有惯性思维,不计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追求“城市洁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 下载论文网   什么是生态宜居?长期以来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视觉概念,有很大的空间,在大自然里生活就是生态宜居,其实这是错误的。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主席――一个美国前著名房地产商提出的“生态宜居”是这样的: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包括出门能步行、不开车,宜居宜业、高度集约的城市发展模式。   根据我个人的认识,世界上最好的一些生态城市,包括巴黎、罗马、纽度有压抑感。但是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城市去生活,大家肯定会选择香港、上海这样的城市,因为便利,发展水平高。虽然人口似乎是爆炸了,但全世界最发达的一些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基本都如此,说明这种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最高。   所以,在高速现代化的城镇化进程中,怎么认识生态城市?我个人认为,要把紧凑型发展、高人口密度和资源配置好作为生态城市最重要的标准,而不是把视觉效果作为标准。我们常常对于生态城市有误解,比如一提纽约就以为中央公园是最好的,其实不是,重点是资源配置效率。   我们可以找出中国的一些相反的案例。在民权县,一个90万人口的城市,修了近3000公顷的生态公园。看似挺好,但是加大了成本,加大了政府每年的财政支出和维护费用。在我们近些年的城市建设中,这种大广场、大公园、宽阔的主干道、大院式房地产的模式已经习以为常了。其实这种粗犷的发展模式形成固化的城市格局,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使得城市越来越不方便。   比如说,这么宽的城市街道和大院对城市形成了切割,造成微循环交通系统的堵塞。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曾经做过统计,巴塞罗那每平方公里有103个路口,北京每平方公里只有14个,我们的路网密度太低了,所以导致北京交通严重堵塞,碳排放增加。   近些年我去全国的一些城市和地方政府官员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城市洁癖”,把城市的视觉功能过度放大,不容忍任何有碍于视觉的污点出现。这种“城市洁癖”不仅出现在三四线城市,特大城市也有。   比如最近清理天际线,说城市建筑广告会影响到天际线。可是广告是建在城市建筑上面,影响天际线的应该是楼而不是广告。何况低楼层甚至平房的广告怎么能够影响到天际线?这种“城市洁癖”导致决策的时候包容度变得越来越差。比如采取运动的方式清理城市街区服务业开墙打洞的现象,不惜牺牲就业,不惜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便,也不惜使得已经十分活跃的城市服务经济得到扼杀。   我们回看全世界的城市以及历史上的城市,它们不是要仅仅满足所谓的视觉功能的,更要满足在城市居住人口的多元化功能,例如就业是最主要的功能,还有消费的功能,当然需要更多社会和政府提供的服务功能。   既然有这么多功能,就一定会出现所谓的个性化特征。我前些天在中国古村镇大会上发言就讲到,我们现在回不到过去,没有办法再形成有历史的古村镇了。我们到任何一个古村镇上去参观,有不同建筑规模的大宅子,有几出几进楼堂、院落、水面,可是现在不可能再有了。因为人均就三分地,新农村建设全部都一样的楼。房地产商开发过去的仿古街区和地产项目也是一个模式,哪里有个性啊?可是我们都去过欧洲,对那里的历史建筑群有深刻的印象,因为每一栋楼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不同的个人喜好在一个空间组合里形成一种特别有历史价值的景观。如果我们按照一个官员的标准去评价一个城市,按他的想法来理解这个城市,这个城市还有个性吗?正是因为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收入水平和不同的建筑形态选择,才形成了城市的个性,这种个性是集合体。而如果按照某一特定标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否认了个性特点的存在,城市肯定是失败的。   千村一面有土地制度的问题,千城一面就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在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中,官员一个号令就可以全城大动干戈,按照他的方式去塑造这种城市,这种城市是“生态”的吗?我们过去经历了无数失败的教训,比如大拆大迁,怎么造成的呢?就是按照某一个官员某段时间的想法和喜好,把过去所有的旧建筑变成新建筑,一个号令就全市执行,使得城市都是一个模样。   城市的功能不仅仅是视觉的,更要满足城市里生活的各种需求。有点像家庭里的装修,要不要解决吃饭的问题?要不要解决孩子生活的问题?卫生间的设计?还要考虑成本,更要考虑夫妻之间认知的不同和相互的包容。可是我们现在很多城市管理的做法,有惯性思维,不计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追求“城市洁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   外来人口提供的服务补齐城市短板   生态城市有它的发展规律和范例。中国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形成了一部分粗放模式的存在。但是无论城市发展成什么样,市场经济会逐渐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曾经的大院式经济使得居民的生活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