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揭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注释揭抬.ppt

揭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注释揭抬.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揭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注释揭抬

揭: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注释】揭,抬。   按:“揭”字在古书中无用为“抬”义者。《经典释文》:“揭,……《三苍》云:举也,担也,负也。”其说皆可从。《说文》:“揭,高举也。”又:“竭,负举也。”段玉裁注:“凡手不能举者,负而举之。”“揭”与“竭”二字同源。《广雅·释诂三》:“揭,担也。”《史记·滑稽列传》:“数赐缣帛,担揭而去。”《礼记·礼运》:“五行之动,迭相竭也。”郑玄注:“竭,犹负戴也。”“揭箧”之“揭”当即“负戴”、“担举”之义。 【原文】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注释】重圣人,使圣人[之法]重要起来(依成玄英说)。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   按:“重圣人”当理解为“尊崇圣人”,非指“圣人之法”。《庄子》上文云:“圣人生而大盗起。”主张“掊击圣人,纵舍盗贼。”又云:“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其下文主张“塞瞽旷之耳”,“胶离朱之目”,“攦工倕之指”,“钳杨墨之口”,可见作者主张的“绝圣弃智”,不仅要毁灭圣人创造的“圣法”,而且要毁及圣人的生命或肉体。处死圣人,圣法自灭;尊崇圣人,圣法乃行;圣人是圣法之本源,其理甚明。“重圣人”之“重”自是动词“尊崇”、“贵尚”、“重视”之义,亦非使动用法。《礼记·祭统》:“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礼记·缁衣》:“臣仪行不重辞。”郑玄注:“重,犹尚也。”孔颖达疏:“为臣之法,不尚虚华之词。” 【原文】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按:“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其意为“逐于大盗之利者、逐于揭诸侯之利者、逐于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原文“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三节均是“利”的定语,“逐”字与“利”字直接构成动宾关系,即今语“追名逐利”之“逐利”,“逐”在这里自当训为“追求”,非“追随”义。 【原文】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按:“有”字恐非“拥有”、“据有”义,故当有注。上文云:“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其“含”字被该教材注为“保藏”,恐不贴切。似可解为“隐藏”义。因显露其“聪”者即被塞耳,故人们皆隐藏其聪,不敢外现。《国语·楚语下》:“土气含收。”韦昭注:“含,藏也。”《管子·宙合》:“故愁其治言,含愁而藏之也。”皆是其证。从对文的角度看,这里的“有”字亦当理解为“藏”义。例如《诗经·周南》:“薄言有之。”毛亨传:“有,藏之也。” 音形練習 1讀音: 1)胠篋 2)攝緘縢 3)固扃鐍 4)罔罟之所布 5)爚亂天下 6)為之斗斛以量之 7)為之符璽以信之 8) 擿玉毀珠 9) 掊斗折衡 10)擢亂六律 11)塞瞽曠之耳 12)攦工倕之指13)攘棄仁義 2文字: 1)鄉之所謂知者2)罔罟之所布3)擿玉毀珠4)發匱5)鄉之所謂者 讀音 1qū qiè 2jiān téng 3jiōng jué 4gū 5yuè 6 hú 7 xǐ 8zhì 9pǒu 10zhuó 11gǔ 12lì chuí 13rǎng 文字: 鄉通向 ;罔網、匱櫃、知智、擿擲均爲古今字。 重點句翻譯 1 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蹠也 2 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 3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雖然推崇聖人讓他們治理天下,但這只能使盜蹠們獲得厚利。 2那麼這不就是盜竊仁義賢聖智慧嗎? 3聖人的法制不可以顯示給人看。 常用詞 1 勸 A 鼓勵,獎勵。 B 奮勉。 C 鼓動,勸說。 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赦之, 以勸事君者/所以懲不敬而勸有功也/舉善而教不能,則勸/陳轅宣仲怨鄭申侯之反己於召陵, 故勸之城其陽邑/亞父是時勸項羽遂下滎陽/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2 稱 A 稱量 B 舉,薦舉 C 稱頌,稱道 D 稱述,述說 E 相稱,適合 ,配得上。 為之權衡以稱之/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祈奚請老,晉侯問嗣焉, 稱解狐/君子不自稱也/其仁不足稱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朝臣莫不稱力而去/相稱/稱職 3 量 1) 動詞:a 計算物體容積。b 量長短。 c 審察,揣度。 2) 名詞:a 斗斛之類的量器。b 容積,分量。 c 度量衡的規定。 d 才具,才華抱負。 e 寬容人的度量。 為之斗斛以量之/石稱丈量, 徑而寡失/量敵而後進/而某不量敵寡眾/自不量力/謹權量/齊舊四量:豆、區、釜、鐘/唯酒無量,不及亂/多見其不知量也/器械一量/劉備以亮有殊量, 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瑜雅量高致/帝宇量弘厚,容納讜正/上少有大量。 4 權 1) 名詞:a 秤,秤錘。 b 權力,權勢,職權。 c 權變,變通,靈活性。與“經”相對。經:原則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