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白鹿地震遗址公园的几点建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彭州市白鹿镇地震遗址公园的几点建议 洪时中 (成都市防震减灾局、成都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2012年7月20日 在整个成都市的范围内,迄今为止已经建成的汶川地震遗址中,彭州市白鹿镇地震遗址公园是目前规模最大、建设水平最高、配套设施最好的一处地震遗址;而且也是现存的汶川地震所有地震遗址中,乃至全国所有的地震遗址中,不可多得的反映断层地震错动的遗址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该地震遗址公园虽已公开开放了一段时间,但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建成的地震科普馆、地震体验馆和地震应急训练馆等还没有开放,该地震遗址的知名度还不够高,人流量还不能令人满意,其功能作用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为此,特提出以下分三步走,改善充实该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议: 第一步,充实地震科普馆的内容,开放地震科普馆。 首先要增加充实展板和展品,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小型防震减灾科普展览,对外公开、免费、长期展出。在内容上,除了一般性的防震减灾知识介绍以外,应当重点增加彭州市本地“5.12”地震的鲜活材料,特别是白鹿本地的在地震中的破坏和受灾情况(龙门山前山断裂的分布、特点和错动形迹,白鹿中心校的断层错动,白鹿中心校探槽所揭示的断层错动和古地震,白鹿镇的典型破坏,上书院的破坏等等)、白鹿本地抢险救灾的概况和灾后重建的成绩等等。在这方面,北川县在擂鼓坪接待中心旁建有一个临时性的小型展厅,内容科学准确,短小精干,成本比较低廉,突出北川本地的特色,可以在十几分钟内看完,值得借鉴。在展览的内容上,可以争取四川省、成都市和彭州市三级地震部门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其次应该考虑在科普厅内设置一个小型放映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免费反映一些防震减灾的科普短片。彭州市防震减灾局已经制作了一个很好的关于汶川地震的科普片,短小精干,具有鲜明的彭州市地方特色;成都市防震减灾局有一批视频宣传资料;四川省地震局正委托成都地铁传媒制作长达数十小时、数十集的防震减灾电视宣传片。这些资料均可无偿提供。北川县在擂鼓坪接待中心旁的临时性展厅中,也辟有一个小型放映厅,可以借鉴。 今后,有条件时,可以考虑增设一些模型、展品和防震减灾电子游戏,特别是可以让参观者亲自动手的互动式的模型。在这方面,台湾“9.21”地震纪念馆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第二步,力争早日开放地震体验馆。 地震体验馆的主要设备是振动台,可以模拟不同强度的地震,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地震的情景,具有极大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是非常吸引人的项目。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已经建成并已开放的科普性质的振动台寥寥无几,四川省内真正已经建成的振动台中,白鹿地震遗址公园可能还是第一家。听说该体验馆内的振动台已经安装调试成功,但由于运转费用等问题无法解决,一直不敢开放。这实在太令人遗憾了! 建议白鹿河公司进行认真的测算,在充分考虑运转所需的电费、维修维护费用、运转的人工成本以及观众和市场的接受能力等因素后(设备折旧恐怕一时还难以考虑),提出一个合理的收费方案(收费标准一定不能过高,不能以赢利为目的,只能争取保本,最多有一点点微利),报工商、物价等部门审定批准后,尝试一下收费运行(不必每天都开,可以只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的一定时段开放),让闲置的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充分考虑这一项目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提供一些政策优惠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如果搞得好,不仅能够维持振动台的正常运行,还可以借此提升白鹿镇的知名度,增加人气,成为白鹿镇的一大亮点。 如果振动台能够开放,一定要按照大型游乐设施的管理办法,加强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 第三步,力争再现白鹿中心校地震探槽的原貌,为白鹿地震遗址增添“镇园之宝” 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在白鹿镇中心校开挖了探槽,得到了汶川地震的一个地质剖面,该剖面不仅揭示了汶川地震的地层错动,而且还揭示了另一次古地震的存在,是汶川地震最为重要、最为典型的地质剖面之一,在科学研究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为国际地震界所重视。非常遗憾的是,这一剖面没有能够保存下来。 大地震的这种地质剖面,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是科学普及的形象教材,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据我所知,台湾“9.21”地震的类似剖面(正好也在一个学校内),就用玻璃罩起来,上面建了专门的展厅,永久性保存,成为台湾“9.21”地震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我国大陆在历次地震考察和科研工作中,虽然也成功地开挖过多个类似的探槽,但几乎都没有能够保存下来,像台湾那种永久性保存的地震剖面,在我国大陆现在一个也没有,而白鹿是最有希望恢复这一剖面的理想地点。 为此,特建议对此事进行可行性研究。首先请有关专家论证在原探槽(现地震科普馆位置)附近重新开挖成功的可能性。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请有水平有资质的单位精心设计保护方案和工作流程。然后筹集经费,予以实施。这当然是一件非常艰巨并有一定风险的事,只能放在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