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高层建筑荷载与地对震作用
第三章;;本章主要内容;1 风荷载计算;风荷载标准值计算;与风速有关的基本风压值?0;风速变化与高度有关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与建筑物平面形状有关风 荷 载 体 型 系 数?s;风压分布特点;规范规定;;;与风向变化有关的系数风振系数?z;风振系数?z计算方法;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总的风荷载;;;风荷载计算例题;平面图;计算公式:;风振系数计算公式;具体计算过程;;;;2 地震作用特点和抗震设计目标;地震反应;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计的目标;地震加速度与设防烈度;小,中,大震概念;;抗震设计的要点;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抗震构造措施;3 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设计反应谱曲线;地面运动与质点最大加速度关系;反应谱曲线的一些特性;质点最大惯性力公式;标准设计反应谱曲线;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设计特征周期Tg;场地土分类和场地土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场地土类别;;;4 结构自振周期的近似计算;顶点位移法;能量法;经验公式;等效地震力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各楼层处的水平剪力;三、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的计算;Geq, Gi;定点附加作用系数;计算过程总结;标准设计反应谱曲线;底部剪力法;各楼层处的水平剪力;Geq, Gi;底部剪力法应用举例;解:;例1: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已知结构的基本周期T1=0.467s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例1: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已知结构的基本周期T1=0.467s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例1: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已知结构的基本周期T1=0.467s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例2:六层砖混住宅楼,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各层楼板、墙的尺寸等得到恒荷和各楼面活荷乘以组合值系数,得到的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5399.7kN, G2=G3=G4=G5=5085kN, G6=3856.9kN。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例2:基本烈度为8度,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G1=5399.7kN, G2=G3=G4=G5=5085kN, G6=3856.9kN。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例3: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层高和层重力代表值如图所示。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6s,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例3: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层高和层重力代表值如图所示。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6s,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例3: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层高和层重力代表值如图所示。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6s,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例3: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层高和层重力代表值如图所示。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6s,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振型分解法计算地震作用;83;一、底部剪力的计算;二、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 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的破坏具有更大的影响。为了安全,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算得的结构层间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公式;采用时程分析计算的情况;89;90;5 荷载效应的组合;荷载效应的组合;93;;结构设计要求;二阶段设计;97;98;侧向变形验算;100; 延性设计(主要和构造要求有关);抗震措施等级选用表A级高度丙类建筑抗震构造措施;103; 罕遇地震下的变形验算;7 高层结构计算的基本假定; 以图所示结构为例,结构是由Y方向(通常称为横向)的6榀框架、2片墙和x方向(通常称为纵向)的三榀框架(每片都有7跨,中间一片中含两段墙)通过刚性楼板连接在一起的。在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只考虑横向框架起作用,计算简图如图(b)所示,是8榀平面抗侧力结构的综合;在纵向水平荷载作用下,忽略横向框架作用,计算简图如图(c)所示,是3榀平面抗侧力结构的综合。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预制板桥梁吊装方案(完整版).docx
-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doc VIP
- 室外承插式铸铁给水管道锚固工作量的结算问题.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稀土元素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统编版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有答案).pdf VIP
- 学堂在线 新闻摄影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某某游客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替代可研报告).doc VIP
- 学堂在线 研究生的压力应对与健康心理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学堂在线 研究生的压力应对与健康心理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GBT50344-201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docx VIP
文档评论(0)